怎么检测B类翡翠?
黎伶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A、B、C货。 A货是指天然翡翠没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也就是未染色和注胶的翡翠。 B货是指天然翡翠经过酸洗漂白的,一般来说只脱去了表面的杂质和水垢等,对翡翠本身是没有伤害。 C货是指人工注入颜色的玉石,分染色和注色两种,前者是将染料溶解在溶液里渗入玉石表面,颜色很浅,后者是直接将颜料填充在裂隙或颗粒间隙中,颜色深一些。 判断一块玉是否为A货,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通过肉眼来观察;想要精确的判定,可以通过显微镜或者偏光镜来做进一步鉴定。 如果是要检测翡翠是否被处理过(B、C货),方法就要比判断是否是A货麻烦一些了。一般要借助仪器设备才能进行。
1.测量翡翠的密度 使用手摸感觉出翡翠的轻重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而密度是体现物体轻重的重要因素,同一种玉石,密度越大,重量也就越重。所以通过测量翡翠的密度,便可知道其是否为B货。 一般实验室测宝石的密度都使用物理法中的称重法。用天平称量翡翠的重量,再除以体积,可得出密度值。不过这种办法需要把翡翠切开取料才能测得准确数据。
2.检测翡翠的折射率 利用折射仪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宝石的折射率。只要把待测定的宝石放置于折射仪的载物台上即可直接测定出它的折射率数值。 不同种类的宝石,其折射率的数值是有区别的,而同一类型的宝石,其折射率的数值却是很接近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性作为鉴定特征。
3.检测微量元素 由于天然翡翠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其中会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而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其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会有所改变。所以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区分。
天然翡翠B货是把天然质地比较差的翡翠原石通过强酸浸蚀等人工手段使原来比较粗的结晶颗粒部分消失,结构疏松。使原来透明度差及不透明的翡翠变得通透,再经过注胶处理而成的,其价值大幅度下降。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正确评估翡翠饰品的价值,正确区分天然翡翠和天然翡翠B货十分必要。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检测方法进行鉴别:
1.用十倍放大镜观察翡翠表面的特征。天然翡翠常具有"翠性"即一些粒状、柱状或短纤维状的闪光。天然翡翠B货在强酸中浸泡蚀漏,填充注胶后,表面呈模糊的沙丘状、冰糖状或桔皮状,用手指反复在表面擦拭有粗糙感,翡翠原来具有的"翠性"几乎消失。
2.天然翡翠B货一般在滤色镜下呈红色,天然翡翠通常为棕红色或紫红色。
3.天然翡翠B货由于经强酸浸蚀,内部结构变得疏松,填充注胶。因此它的相对密度比天然翡翠略小。用精密天平称量饰品质量,用二碘甲烷作为天然翡翠B货的重液,用三溴甲烷作为天然翡翠的重液,分别测定饰品的相对密度,即可区分两者。
4.天然翡翠B货由于内部结构疏松,其折射率比品质等级相同的天然翡翠要略低。
用以上方法可以鉴别大部分的天然翡翠和天然翡翠B货,但对于某些品质较优良的天然翡翠通过强酸侵入较浅及注胶较少的天然翡翠B货,其"翠性"被破坏得不很严重,肉眼和十倍放大镜下很难与天然翡翠相区别,可通过红外光谱和偏光镜观察鉴别。天然翡翠B货由于经过注胶处理,在1300—1200cm-1之间及730cm-1处有属于树脂胶的吸收峰。天然翡翠为粒状镶嵌变晶结构,属于均质多晶宝石,在偏光镜下为非均质表现,而天然翡翠B货由于充填了树脂,在偏光镜下为弱均质体表现,可见到干涉色。综合以上各种测试手段,对可疑受过处理的翡翠饰品,就可以鉴别其是否为翡翠B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