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底子?

胥慧欣胥慧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翡翠是玉石之王,价格昂贵,品质上乘,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很多人在初识翡翠的时候,对于其判断真假和品评好坏往往很难入手。 比如,经常看到行内人说“这个翡翠的底子不好”、或者“那个翡翠的底子很干净”等等。 那么,这种形容方法在鉴定翡翠真假的行话中,是不是正确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讲,用“底色”或“底子的颜色”来描述鉴定翡翠真假的做法是错的! 鉴定翡翠是否真的存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看,通过眼睛观察其真实存在。而用“底色”或“底子的颜色来描述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不准确。 用这样的说法,可能更合适一点: 比如,这块翡翠如果染了色,那染进来的颜色就位于其“底子上”(其实也就是表面)。如果没有染色,则不会出现颜色分布在其“底子上"的情况出现。

其次,用“底子”来形容一块翡翠的好坏也是不对的。 因为影响一块翡翠质量的因素很多,有种水、颜色、做工等,还分高端、中端及低端等不同档次。 而“底座”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已,并不能决定整体的优劣。 打个比方说明这个问题:影响翡翠品质的因素,就如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一样,有老人、有中年人和年轻人,还有孩子。而种水色工相当于家庭成员的各不同分工,各有职责,但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缺一不可。而“底色”则如一个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一样,是有高低之分的——社会地位高的成员相对较少,而“底色”好的翡翠,其质量必然差不了。

蔺熙晨蔺熙晨优质答主

翡翠的底子也称为水地。由于行话中B货浸泡的化学胶被称作“水”,所以为了区别这种人工加进去的“水”,行话中特地将质地结构命名为地子或者底子。而一般地子较细的会称为“水地”,水地的水并非是外来填充物,而是翡翠自身的内部结构非常细腻,透明度较高,看起来感觉很通透而获得的名号。所以“水地”简称“水”,与B货的“水”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透明度不够的话,一般称之为“胶地”、黄油地、紫油地等等。

翡翠的底子也是分等级的,一般由高到低依次被称作“玻璃地”、“蛋清地”、“虾清地”、“菜清地”、“青水地”、“藕粉地”、“猪肝地”、“狗屎地”等等。玻璃地是最好质地,玻璃的透光性与玻璃地的透光性最接近并且玻璃的质地刚硬,是所有地子中最顶级的。而蛋清地的透明度也很高,但比起玻璃地要稍微带点浑浊、发灰。虾清地相对于蛋清地更加浑浊了一些,在行话中,蛋清地以及比蛋清地更通透的品质称为“高水”,虾清地以及更差一些的品质称为“低水”。

“菜青地”是所有水地中最后一种,一般呈灰绿色,是低水的代表。一般只有高水以上的翡翠才能做玻璃种或冰种。下面依次为芙蓉种、豆种、油青种等等,底子越来越差,甚至会呈现黄豆种和干青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