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有多少种类?
“玉”字,最早见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玉,石之美者是谓玉环、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 也就是说在东汉的时候,人们已将玉分为六类,并给出了定义——形状完好的,可以作为装饰品的是玉环;有一定形态要求但不太讲究加工工艺的玉琮;既无固定外形又要求有美观的玉璧;作为祭祀用的玉圭;作为军中佩带的玉璋;象征王权与尊严的玉琥。 这六种玉器各有用途,但主要的作用还是礼仪性或装饰用。
到了宋代,官方修撰的《宣和博古图》中所列的玉器已达到272种之多! 当然这些玉器也分成许多大类,有些甚至连名称都相同。不过这已经比东汉时多了许多,而且这时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雕刻玉器的刀具——“琢玉刀”,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宋代玉器的精良。
到了明代,随着制玉原料“硬玉”(即后来的翡翠)的大量传入,玉材发生了变化。但明人编著的《金瓶梅》中出现的许多玉器,从形制上看,应该是宋代留下的传统品种。 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一种玉料,它是以透明晶莹的“水晶”为原料,以人工方式制成的图形,这种玉器叫做“玻璃翠”。
紫色翡翠:紫色翡翠的颜色与红翡不同,不是橘红色或深红色,而是像紫水晶般的紫色。因为含有铬铁矿包体,紫水晶的紫色是深浅不同的平行短纤维状所形成。因为含有锰铝榴石,翡翠的紫色是粒状所形成。紫色翡翠较为稀有,且常与绿、黄等色混杂,全紫、正紫的翡翠十分罕见。
黄绿色翡翠:多呈半透明状,颜色似糖,通常被称之为“糖青”。一般多用于“俏色”,制作各种造型的器物。在制作过程中,常将“糖青”部分作为器物的花纹,而将色绿的部分作为器物的光滑表面。所以,一件做好的“糖青”往往会更显绿艳,令人耳目一新。
黄色翡翠:黄色翡翠中多含有钠铬辉石、黄铁矿、黝帘石和透辉石包体。绿色翡翠中常有黄色部分,一般会将黄绿色称为“菠萝绿”。在纯黄色翡翠中,常有黄白相间的条带,或不规则团块,多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与鸡油黄相比,黄色翡翠略显苍白,且透明度较低。纯正的黄色翡翠十分稀少,一般呈黄绿或暗黄,质地亦较差。
黑色翡翠:在翡翠中常有局部墨黑或全黑的现象。多数是由于绿辉石呈暗黑色的原故。黑色翡翠中还常见有铬铁矿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