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贯穿裂?
翡翠中的“裂”,根据其成因及出现的部位,大致可分5种: 石纹、绺裂、翠纹、裂纹和断裂。 其中前三种属于“可复原”的构造缺陷;而裂纹和断裂属于不可复原的损伤。 今天来说说其中的“裂”——贯穿裂!
1、什么是贯穿裂?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裂痕从翡翠的内部穿过,即内部的晶体发生了碎裂。 在自然界的冲击作用下,岩石通常会形成构造缝。这些构造缝后期受到其他外力作用(风化等),会形成一些细微的石筋。如果这些石筋继续发育,就会形成现在的玉石原料中常见的纹理——石流纹。当然,也有部分原生裂纹是在成岩时形成的,但一般不会非常明显。
2、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说它是“贯穿裂”呢? 这是因为这类开裂,通常两端连接,似断非断,且能够从中清楚地观察到晶体的轮廓。 如下图: 虽然肉眼看到的时候,这类破裂可能并不影响整体的美观,但仔细用手电筒照射,往往能发现其中的一角或者一条边缘存在荧光反应。用强光手电对着一块表面有裂隙的地方连续照射几个小时(不要连续直射),如果出现褪色或变色现象,就需要特别小心了,这类变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除了观察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来检测。比如多用途探针,可以在不破坏表面对其进行测试,用来检验里面的裂纹情况。
3、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原因可多了…… 比如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或者是地壳变形、断裂,使得岩层发生错位,挤压成棱状花岗岩;又或者熔岩喷出地表后,由于高温高压,气体大量逸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空洞.... 以上过程都会导致产生贯穿裂。 还有,当含有金属矿物颗粒的岩浆冷却固化后,会形成较硬的矿物晶体,而其中的金属矿物颗粒会逐渐失去光泽,此时若外部环境条件不佳,如雨水渗透,则易导致金属矿物颗粒周围逐渐软化,当软化的面积足够大时,便可能会形成贯穿裂。 开采过程中,原石取出后放置不当,或是运输、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伤害。
4、影响程度如何? 前面说到,有些贯通裂肉眼看上去并不明显。那是因为它们通常呈现暗色,而且与翡翠原有的颜色一致,所以很难区分。 但若是拿强光手电一照,那些隐藏的暗色裂纹立刻就“现形”了。 如下图: 这些细小的裂纹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物理方法,都没有办法让它们完全消失。也就是说,这种风险是永久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