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墨色有什么?
中国画用的墨,分浓墨、淡墨、干墨、湿墨及焦墨(墨分五色),这些不同的墨种,在使用的时候,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笔墨纸砚是中国画创作的必备工具,而笔和墨是其中的关键。好的笔墨能画出好的作品,而糟糕的笔墨则会让一幅作品毁于一旦。
所以我们才经常看到一些画家在欣赏自己的绘画时,总是先去看他的用笔用墨是不是到位。 比如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这幅巨作,为什么能流传千古,受世人喜爱呢?除了人物繁复而又恰到好处的细节之外,用墨真是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全幅作品,无论山水还是建筑,无论远山还是近树,用墨都淡雅而又不过分清淡,这正是画家高明之处,也正是让这幅作品能够历经岁月而保存至今的关键要素。
同样,如果我们在创作中国传统题材的作品时,没有把握好用墨的技巧,使作品中的笔墨过于浓淡,或是全篇过于淡墨,就会遭到“黑”“枯”“燥”之病,我们的创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所以古人说,作画,要“墨法通神”。可见掌握笔墨的重要性。 但怎样才算掌握好笔墨呢?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把笔墨作为创作的主题来创作,看如何运用笔墨技巧来完成作品的创作。
例如,我们可以在宣纸上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等晾干后,再用墨色进行晕染,看哪些地方需要加重,哪些地方需要留白;也可以先用浓墨涂出大致的轮廓,再仔细刻画需要的细节。还可以用淡墨勾出轮廓,然后用浓墨一点点地进行渲染…… 只要多尝试,多训练自己对于笔墨的控制能力,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满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