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叫果冻底?
“果冻”本身是一种食品,用鱼胶粉或琼脂为原料制作而成,富有弹性且口感爽滑。而这里指的是天然翡翠中类似“果冻”的质感。这种质感的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于翡翠内部晶体结构排列不够紧密导致,因而光线可在其中自由穿行。 可以看到,在“果冻底”的翡翠中往往有肉眼可见的丝状、条带状纹理(图1);放大观察可见纤维交织的结构(图2);用强光照射可看到明显的透光现象(图3)。
图1 未抛光“果冻底”翡翠原石(右)与抛光后“果冻底”翡翠制品(左) 图2 “果冻底”翡翠的放大照片 图3 “果冻底”翡翠的高倍镜照片 用强光手电筒照射样品,可发现几乎所有样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透光,但透光的深浅不等(图4)。
这是因为虽然所有的样品都具有“果冻底”特征,但是其内部质地存在一定差异的缘故。例如,A货样品因为经过严格清洗,杂质较少,颗粒间相对通透;B货样品由于处理过程需要,会加入染色剂使颜色更鲜艳,所以颜色部分也会比较“水灵”;C货样品由于是经过浸蜡处理的,表面光泽度较好。
对于不同质地的“果冻底”标本,其透光程度有一定差异。 但是,当使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这些标本的显微结构是相似的(均具有纤维状结构和条带状纹理)(图5)。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果冻底”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翡翠晶体的排列不紧密所致。
图4 强光手电筒照射“果冻底”样本期望 得到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感谢一位爱捣鼓玉石的同学。某天他收到一块“砖头料”,上面有些淡淡的绿色,但是整体偏白,没有色根,用强光手电筒一照……果然有透光!后来切出来,竟然是一块冰种正阳绿的牌子。 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下,这类料子特点是不够干,敲击声音听起来似乎也有点浑厚,像果冻一样。但是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后,就立马变成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种料了,颜色也是阳绿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