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日是指什么?
“大日”不是指的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代称,用来比喻像太阳一样明亮、辉煌的事物。这个词汇最早出自于印度佛典中。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兴盛,这一词汇也传入了中国。在汉译佛经中,常常出现“大日”这个词。例如《贤愚经·摩尼曜光品》中提到: “时天帝释作如是念‘此光色甚可意,颇有众生见已欢喜不’即以天眼夜观大地,见此光照于王舍城及耆阇崛山,尔时世尊在彼山内,坐菩提树王下,结跏趺座。于是帝释以手扪摸,是时世尊体渐如炭;其色赤黑,如磨赤铜。时诸天悦,而作是为: ‘今者世尊得未曾有功德法聚,得无碍智,明净洞彻。犹如大火炬,炽然无尽。我等今日应当供养。’ ”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大日”一词。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塔庙森罗,尘京洛而弥盛;钟梵清响,振云阙而上充。映林光而呈艳,含月魄而珠盈。疑星辰而列宿,似云雾而翻升。”描写的就是一座座寺院就像一幢幢大楼,直插云霄。
这种描写,与西方文学中描写的教堂极其相似(参见《圣经·创世纪》)。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宗教建筑是非常高大的。这些寺庙往往由许多巨大的砖石结构构成,里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庄严、肃穆。由于这些建筑和它们所代表的宗教本身都给人以一种光明的感觉,所以用“大日”来作为它们的代称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