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吗?
一、 什么是翡翠? “佛”字在汉传佛教中一般写作“翡”,如《法华经》中的“尔时佛“;而“翠”指的是翠鸟,即鹦鹉科中的一种鸟类。那么用“翡”“翠”二字来为一种玉石命名是否真有其事呢?其实这个“二词”早在晋代时就已出现并作为染色剂使用。据《晋书·周处传》载,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周处少好弓箭,擅射猎之术。一次他与邻县的一群少年到山中打猎,不幸迷路了。他们在林子里走了几天几夜都没有走出来。在这绝境之中,他们发现了一块大石头,在上面发现了几个绿点,以为那是孔雀的尾羽,于是众人一齐射击,把那些所谓的绿点全都射了下来,原来都是绿色的翡翠鸟。可见晋代的时候就有把翡翠用于染色的文字记载了。
唐末诗人韦庄曾在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到过这种岩石,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采玉行》: “独孤太守湖中山,放带斜披绣蟒袍。风牵露湿霞绡袂,剑截春波锦带腰。红簇香娇金屋睡,清澄酒熟琥珀槽。千峰云起玉山倒,野鸭乱飞秋水阔。玉人吹管唱新词,舞袖翩翩绾裾摆。东君去后草多情,苍茫水色凝晴黛。晚来风起撼花关,采得芙蓉向何待。” 这里所说的玉即是指的翡翠,由此可见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将天然绿色的玉石用来制作装饰品或工艺品了。 至于现在通用的“翡”、“翠”字样则最早见于清代杨仲麟著《翠史》。该书是一部专讲翡翠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代缅甸境内各个古国与翡翠有关的史料。此外还摘录了前人关于翡翠的论述,如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有关翡翠的部分。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翡翠饰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另一种是人造的。
二、 怎样鉴别真假? (一)观外观,辨颜色 1.真的翡翠颜色匀称、淡雅;假的翡翠颜色浓艳且不自然。 2.真的翡翠光泽柔和,呈油脂或玻璃光泽,色泽湿润;假的不均匀,表面粗糙,有的有蜡膜或者涂漆层,光泽刺眼且较浮于表面。 3.真的翡翠块头较大,表面光滑而细腻,瑕疵极少;假的较小且较为笨拙,表面粗糙,有刀砍刀刻的痕迹。另外从边沿看,真翡翠的边角磨圆较为精致;假翡翠多棱角,或是由于切割工艺不好而导致边缘不齐。
(二)测硬度,验品质 用锋利刀片划试,真翡翠不易刮出痕迹,且硬度较高;假的容易留下刀痕而且硬度较低,比如和田玉等软玉就能轻易在表面上留下刀痕。也可以把两块同一个品牌的同一类型的首饰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观察,如果确实存在明显差异,那较明显的肯定是假的。
(三)探内部,审结构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10倍放大镜或者是显微镜来观察,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工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翡翠的构造和颜色分布情况以及有无杂质和裂纹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比较科学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土办法也能判断出是否是真翡。 比如说,有人提议可以用火烧的方式鉴定真假。具体做法是:先用肥皂水清洗擦净,然后用火烤,真翡翠在经过火烧之后会稍微变黄,但是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变化,表面光洁如初;如果是假的,不仅很容易烧坏,而且还会留下难看的黑色焦痕。 还有的人说可以用滴水法,也就是在选购手镯的时候,可以将水滴在表面对应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水的形态。若是真品,水通常是无色透明的;若是假冒产品,水分大多呈现绿色或黑色的状况,并且不易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