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锭值钱吗?
金锭是封建社会货币等级制度的直接反映,也是封建社会豪华消费风气的折射。金锭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远早于银锭。在唐朝和五代,金、银、青铜等都充当中介货币被流通和被储存。
北宋金锭为扁厚型,正面略凸,边缘不锋利,上有模压楷书“使司”两字、星点和纪重,纪重单位为“两”或“两平”。背面平,无印记。也有两面无字的。
金锭重量和含纯量各地不同,四川的为三两五钱或四两五钱,含纯量为95%。两淮地区金锭含纯量较高,为96%,重量为二两、二两半或三两。两浙地区金锭重三两或三两半,含纯量在90%左右。金锭形制为方形,以“两”为单位标注重量,如“贰两平”,表示净重一两。其他如“金贰”、“行化”等,是表示铸造金锭的铸造局。
金锭制作十分精细,由黄金压片反复多次辗轧而成,每锭重约三四市两。金市交易仍用“金两”,如明末清初的《金瓶梅》作者描绘了以金锭称量白银的情景,反映了当时金锭仍在交易当中使用的情景。
明代的称量货币有“银锭”和“金锭”两种,银锭为长方形,而金锭有方形的,也有扁圆的。明代金锭,重约4两,为方形,上面印着行字和星字。行字代表铸造行,星字代表重量,如“八行星”、“九七行”。行字是按铸锭的地点分为十四行,即“陕西宁远局”、“陕西永丰局”、“河南永济局”、“开封局”和“河南彰徳局”、“浙江新关局”、“浙江局”、“江西安福局”和“安福局”、“湖广局”、“江西新昌局”、“福建建安局”、“广东曲江局”。其中前三行、第四行、第八行、第九行、第十行的钱币是民间使用的,其他行字的金锭只供皇室和官方使用。星字的含义是每行分为10个纪重单位,每个单位相当于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