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几个场口?
目前大家公认的翡翠开采场口有43个,其中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17个,缅北木姐地区8个,缅北抹谷地区6个,缅北景波地区及掸邦东部地区共9个,缅北腊林地区2个,缅北莫罕地区2个,缅北孟拱地区、掸邦南部木姐地区各1个; 这些场口的翡翠原石皮壳和特征如下:
一、帕敢场区 帕敢是历史名场,位于芒市老开河上游,现在属木姐县管辖。场区包括大小玉矿一百多处,以产中、高档翡翠为主,产量较大。主要产出硬玉岩(也称翡翠岩)、钠长石岩及少量绿辉石岩,三者常呈互层状产出,也有呈层状、透镜体状产出,有时还有角闪石岩、橄榄岩等混杂其中。根据矿石的围岩及颜色不同,又可分为4个小场区: 1.红翡厂 岩性为硬玉岩与钠长石岩互层,夹有绿辉石岩及黑乌砂岩薄层或不整合,含矿岩系红色至深红色,故名“红翡厂”。主要出产红翡、黄翡,也产有紫罗兰和绿色翡翠,质量较好,但产量不大,已采挖殆尽。
2.白麻厂 位于红翡厂的西面山坡上。岩性特征同红翡厂,所采翡翠多为白底青种,偶见糯化种,块体大而质优。
3.黑乌沙厂 帕敢最大的场口之一,位于木姐西北方向50公里处山丘台地上。该场的岩性特点是硬玉石英岩与钠长石岩互层,钠长石岩风化成褐黑色,因含铁锰氧化物的含量多少而导致黑色的深浅变化,因此得名“黑乌沙”(也称黑蜡沙)。所产翡翠多为灰蓝、灰绿或黄绿色的玻璃底或半玻璃底豆底翡翠,透明度很高,水头长短不一,块体多较大。该场分上、下两段开采,下段以出产优质翡翠闻名,人称“老场口”或“老帕敢”; 上段称“新场口’,又称“磨西岗”或“麻蒙”,已开采到基岩面。
4.麻料厂 亦叫“老场地”,场区距白麻厂1千米左右,因产细泥的满色料而得名。主要特点是以硬玉岩与含铬硬玉岩互层,其上被一层风化的厚约数毫米的棕黄色粘土覆盖着,翡翠多数为白色地、绿色者很少。由于开采时间长,已经形成坑凹,需仔细寻找才能找到翡翠。
二、摩西场区 位于木姐东北方50余公里处的山上。这个场区的岩性为硬玉岩与钠长岩互层,产出的翡翠品质与白麻厂相似,所产翡翠多以绿黄色为主,故称之为黄砂子翡翠。这里还有一个场口叫后江。后江的岩性为硬玉岩、钠长石岩与硬玉铬岩互层,其中硬玉岩风化而成褐黑色,钠长石岩受风化作用形成浅灰色,硬玉岩与钠长石岩多呈互层状产出,硬玉岩内常夹有硬玉铬岩透镜体。矿体规模不大且分布很不均匀,矿石质量好,透明度好。
三、木那场区 也是缅北著名的老场口,在木姐西南方向40公里处。因场口出产的翡翠色泽鲜阳、质地细腻、色带鲜艳,故有“木那”之称。该场口的翡翠质量好坏差别极大,好的翡翠晶莹剔透,有“水晶底”、“冰底”或“玻璃地”,一般种水好、底干净、水头足,色多为素色,也有淡蓝、淡黄、油青色;差的就是干、糙;而且场口产出的翡翠中带有黄盐粒和白点的是很常见的,所以有经验的行家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四、会卡厂 位于木姐东南方62公里处山区。会卡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硬玉岩、钠长石岩和少量绿辉石岩,它们常被成层的粉砂岩或硅质岩不整合覆盖,构成典型的砾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断层构造,岩体产状较陡,裂隙发育,使矿石遭受严重破碎,且常有铜、铅、锌矿石夹杂其间,严重影响翡翠的质量。该场区出产的翡翠质地细腻,色泽浓艳夺目。主要品种有黄翡、红翡、紫罗兰三大色系,以及玻璃种、糯米种和豆种三种,产量较高。
五、后江场区 是老场口,位于勐拱南部的后江河岸边。后江的岩性由硬玉岩、钠长石岩以及少量的硬玉铬岩组成,其分布无规律可循,且大多呈透镜状产出,产状平缓。场区的翡翠质量很好,透明度高,玉质细腻,但产量不多。
六、小场口 小场口是指一些规模较小、开采时间较短的场口,没有专门介绍,在此一并列出: 1.木坎 位于勐拱西南方向的木坎镇上。场区内的翡翠岩石主要是硬玉岩,其次是钠长石岩和少量硬玉岩与绿辉石岩互层。该场区所产翡翠质量较差。
2.打木撒 位于小勐堆村附近,矿区面积不大,开采期不长,出产的翡翠多为豆底,品质不高。
3.大马砍 位于勐拱镇西侧的大马坎街上。场区内的岩石结构复杂,硬玉岩与钠长石岩呈互层状产出。硬玉岩中有少量硬玉岩与铬硬玉岩互层,铬硬玉岩呈透镜体状产于硬玉岩之内或上下盘,含铬硬玉岩的颜色呈灰白—灰绿、黄绿不等。该处产的翡翠质地较为粗松,透明度较差,有的翡翠带有杂色,但也有少数质地优良者,可制作出高品质的翡翠原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