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使用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铜贝,而将铜贝和铜板进行区分的是西周晚期。 当时将价值较小的铜铸成小面额的“子母钱”使用于小额支付,而把价值较大的铜熔化成铜板(青铜合金)加工成大面值货币使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出本国的信用货币——布币(形状似铲,主要材质为青铜),以替代原有的实物货币。
说到“当代”,似乎很多回答都指向了“现代”。其实这是个古今的问题,我猜因为现在拥有大量粉丝和“市场”的所谓书家大多以今为先。那么古代呢? 古人其实也有一个“当代”的概念——代指当下,指自己生活过的年代;另一个意思指“当世有名之士”、“时贤”。这样的概念在文字学里叫做“时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