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哪种最值钱?

左柏杨左柏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最早使用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铜贝,而将铜贝和铜板进行区分的是西周晚期。 当时将价值较小的铜铸成小面额的“子母钱”使用于小额支付,而把价值较大的铜熔化成铜板(青铜合金)加工成大面值货币使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出本国的信用货币——布币(形状似铲,主要材质为青铜),以替代原有的实物货币。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废除了战国各诸侯国分别发行的货币,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的秦半两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汉武帝时期,开始发行新币——五铢钱,直径约2.5厘米,重4克多;钱文“五铢”二字对称排列,“铢”字“金”旁有一“束”笔画连接上下两部分构成。

这种货币质地优良、制作精细,一直延用了700多年直到唐朝才废除。 五铢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使用的时间最长的货币。 随着纸币交子的出现,铁钱、铅锡钱等小型铸币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 宋朝建国初期,仍然沿用唐五代的“钱帛兼行”制度,即以丝绸和铜钱作为流通货币。但此时财政已经困难,国库亏空。于是宋廷下令停止铸钱,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禁止百姓私铸,导致币值上升,纸币交子时逐渐失去地位。

自宋徽宗起,官方开始大量铸造当十大钱,以一吊钱换十个当十大钱作为通货。 当十大钱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工艺简单且用料低廉,很快就被民间私铸现象所取代。 同时,由于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对铜矿的需求量很大,导致国内铜材紧缺。为了弥补缺铜造成的损失,宋廷开始大量印钞,甚至将印刷钞票的作坊增加到36处。 到南宋时,由于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江浙成为最重要的产铜区,因此各地官府纷纷兴办矿冶,开采铜铅,供给铸币用铜。

元朝建立后,统一发行“至正宝钞”,废元宝钞。元末战乱导致社会动荡,财政枯竭,为了补充军需开支,朝廷除了赋税外,还强制百姓购买“至正通宝”,以至于这种钱币在民间几乎见不到。 明朝建立后采用了“钱粮兼行”的制度,即在征收钱粮的同时,以银锭或银票的形式发放“大明宝钞”作为通行货币。

明代中后期,北方少数民族俺答汗多次入侵明境,边境战争不断,使得明朝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国家财政面临困境。为此,明朝官员们想尽办法增加赋税收入来满足需要,其中就包括了将“大明宝钞”贬值再发行的措施。

随着“大明宝钞”的滥发,它的含金量和币值迅速缩水,百姓们纷纷弃钞用药铺购买的“赤金”(纯金)代替“大明宝钞”付款,使得药价急剧上涨。

最终,“大明宝钞”在民愤声中被迫退市,赤金则被官方定为法定货币。 明王朝灭亡后,清王朝入主中原,承袭前朝制度,以黄金为币值主体,白银为辅,纸钞为本。清朝中后期,外国白银涌入中国市场,造成白银价值下降,而同时期世界市场上黄金的价格却较为稳定。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漏洞,开始大量收购民间的黄金和白银,使得市场上的金银价值进一步降低,造成了“钱票”(纸币)贬值,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