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官窑和民窑瓷器基本上的区别是官窑烧造水平高于民窑,官窑用料讲究、不惜工本,在某些技术方面往往优于民窑。但民窑中的产品也有制作精良、富于创新的精品,有的产品在质量上可同官窑媲美。明代中后期,由于国力的强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民窑迅速提高烧瓷技艺,并逐渐与官窑分庭抗礼。
特别是嘉靖至万历年间,御器厂为赶造陈设祭器,已开始在民窑中“官搭民烧”。这不仅为景德镇提高制瓷技艺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且使民窑艺术更加发扬光大。因此这一时期,许多青花大器,如大缸、屏风、瓷板等,便大量地由民窑烧造。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民窑中精选釉料、器坯,从民窑中抽调优秀艺人,为御厂服务,使御厂的技术质量跃上新的高度。同时,宫廷还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瓷器造型和纹饰,发给民窑烧造,上交朝廷享用,这又大大推动了民窑制瓷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官民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