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釉的瓷器值钱吗?
珊瑚红创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大量生产。它是一种带桃红色调的釉色,其色似珊瑚而得名。
珊瑚釉是在钧红釉的基础上施以吹釉,烧制而成,其方法类似于洒蓝釉的制作。珊瑚红用吹管法施于器表,由于施釉的厚薄不同,烧成的器物釉色深浅不一,有深红、粉红、桃红等色。釉色有似初凝的牛血,深红处略带黑,色艳而深沉。浅红色的珊瑚红宜于作粉彩器的底釉,清中期以后,常以珊瑚红作色地,如著名的所谓“珊瑚红地绿龙盘”,就是以珊瑚红作底,以绿彩绘画双龙戏珠纹作装饰的。
珊瑚红是清中期十分重要的颜色釉,它作为色料,常用来绘画各种器物的口、足,也可作地色,上面施加洋彩作纹饰,清中期不少重要的陈设瓷都用珊瑚红作地色,其效果十分华丽。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珊瑚红的釉色,普遍色调偏暗,釉面光亮,匀润细腻。器物里釉多为白釉,外底为透明釉,有釉斑。雍正朝有的瓶的里部也为珊瑚红釉。
清中期以后至清末,珊瑚红的釉色趋向鲜亮,呈色不稳,时有绿色出现,釉面多哑光,甚至有橘釉出现。晚期瓶、罐之里,虽有施珊瑚红釉的,但色淡而薄,较之早期大为逊色。
康熙时期,珊瑚红主要用作“锦上添花”和开光五彩的釉色基础。器物有碗、盘、瓶等。雍正时期是彩瓷制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珊瑚红五彩、粉彩、拔白、轧道粉彩在清廷作坊中得到集中的发展。珊瑚红地开光四时花卉碗的制作也较盛行。乾隆之后,珊瑚红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制作工艺也更为丰富,有光亮橘红釉、粉彩轧道珊瑚红盘等。乾隆时期除传统的瓷瓶、瓷盘、瓷盒外,开始出现瓷板、挂屏、瓷像等,也有专供陈设的珊瑚红器物。清中期以后珊瑚红的制作量大增,造型更加多样化,除各种瓶、盘、罐、盒以外,还有水盂、笔筒、花插、渣斗等案陈小器。到了晚清时期,珊瑚红器物多用作陈设,也有瓷像和盖盒、印盒等。器物造型繁多,复杂怪异。瓶类有蒜头瓶、梅瓶、玉壶春瓶、胆瓶、琮式瓶、葫芦瓶等。瓷像有和珅像、仙人像等。
从传世品看,官窑珊瑚红器的胎体多细洁,底釉多为清亮的芝麻釉,民窑器则多为粉白釉,釉肥厚有桔皮纹。款识方面,早期官窑器的款识为六字楷款,字体清晰工整,民窑器款字一般有六字官款,有寄托款,也有四字本朝年款甚至有无款者。
珊瑚红釉是一种极有中国特色的釉色,其形、色兼备的艺术效果使陶瓷作品更显庄重。珊瑚红釉的制作始于清康熙中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晚清时仍在制作。
珊瑚红釉的制作,一般是在烧成的白釉上,以铜红料吹成红釉一层,再经低温烧烤而成。呈色有深浅,深者称“鲜红”,浅者色如美人脸,称“粉红”。它多与其他彩釉相配,用作在器物的口沿和底部的装饰,或用作釉下色调,上边再进行彩绘,形成精丽妍巧、雍容华贵的效果。如乾隆时,曾盛行以珊瑚红为底,在上面装饰洋彩,在洋彩的纹饰之间,再填以蓝料彩,蓝色与珊瑚红色相映衬,异常华丽。
根据目前笔者掌握的情况,珊瑚红创烧于清康熙年间,到雍正、乾隆时已普遍用于装饰。珊瑚红的釉色有深浅之分。康熙时的珊瑚红呈色深,色如初凝的牛血,深红中略带黑。器物有瓶、盘、罐及鼻烟壶等。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