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什么斋瓷器?

戈浩然戈浩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斋是古代文人书房的名称,清代官窑中以斋命名的瓷胎画珐琅器甚多,如“问月斋”、“惠风和畅斋”、“松风水月斋”、“敬慎斋”、“澹宁斋”、“清晖斋”等,这些斋阁款器多为餐具、文房用具和陈设器,这些带有斋名款的器物制作的精致程度丝毫不逊于其它的器物品种,从其造型、胎骨、彩料和工艺水平看均为清宫的当朝佳作,为清宫中的实用之物应无疑问。

但是官窑器为什么在本朝就打上了仿前朝款呢?这其中的缘由颇值得研究,有的研究者认为:“按我国传统的制度以传世为本,新政权必须承继旧政权的合法地位。所以清帝为宣扬其统治中国是承明继元、具有正统的合法性,因此,在某些事物的制作上,常沿用前朝遗制,以示相承关系。清初的御用器物中有不少即沿用明代旧制,例如,在清代的宫廷档案中记载有‘做来过补瓷珐琅器皿’,就是命造办处将从明代宫中遗留下来的有破损的珐琅器修补后继续使用。

此外,‘烧造宣德款铜磁胎瓷器皿’,将新烧造的铜胎珐琅器仍书写明代的宣德款,使其表面看来仍为旧器。这些器物都是按皇帝的旨意进行制作的,其中带有‘问月斋’、‘敬慎斋’、‘松风水月斋’等款字的瓷胎画珐琅器即为此类情况。上述以‘宣德年制’和‘成化年制’为款的清康熙朝的瓷胎画珐琅小盒,也应是按旧制制作的产品。”(见耿宝昌先生主编的《明清陶瓷鉴定》305页)这一段文字分析的极为精彩,在此特别加以引用,这里解释了清初仿明之器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仿前清的“宣德款”和“成化款”原因就在于“宣德”和“成化”都是明朝的盛世,清代帝王把明朝看作前代的正统,因此仿造明朝盛世的款字理所当然。

至于清代官窑承继前代明代的“斋”字款,原因应与此相同。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成堂成套的清宫当朝佳作打上明代宣德和成化的年款,这在清宫中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有相当一批具有清代珐琅彩风格的康熙、雍正两朝的瓷质粉彩器。

这些器物釉汁莹润、彩料纯净、绘画精美和清宫的珐琅彩器没有大的差别,但它们却打上了“大清康熙年制”和“大清雍正年制”款,显然这是为承袭明代“明代款清代器”做法而做的改进。这种做法沿用到乾隆朝戛然而止,这大概是乾隆帝“天朝上国、国运昌盛”等正统思想使然,从此后乾隆朝和其后的清宫制瓷一律遵循“本朝款本朝器”的做法。

珐琅彩瓷“问月斋”款小碗

碗外口绘如意云纹,腹部绘画松、竹、梅纹,碗内及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以青花书“问月斋”三字无框直行款。此碗为康熙朝官窑珐琅彩瓷器,造型与明永乐、宣德甜白釉僧帽壶相同。此器为模仿明代僧帽壶之作,但器物造型过于简化,失去了原有器物的特有韵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