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红木嵌黄杨花几?
黄杨,别名粟丘李、千年矮,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十年长一寸,千年不盈尺”,且有永不褪色、越用越亮的优点,自古有“木之君子”、“文木”、“君子木”、“雅木”之称。黄杨在我国分布较广,从南到北有多种,但最适宜雕刻的还是南黄杨,在我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均有出产。其木质软硬适中,易出光,具有黄色的木质,带紫褐色斑纹,多呈不规则团状,黄杨木纹路隐而不现,性坚而重,色泽黄亮,光莹可爱,经划后,木屑呈粉状。
黄杨木是上乘的雕刻材料,在明清家具中,常常被用于制作家具的镶嵌图案。在明清家具中我们常看到的有黄杨木雕刻的“竹”纹,黄杨木雕刻螭纹嵌在黄花梨或紫檀的器型上,黄杨还经常与铁力木搭配镶嵌等。由于黄杨木硬度适中,色泽金黄,因此其工艺在“广做”中应用相对较为普遍。在今天明清家具传世之品中,经常能够见到黄杨木镶嵌的家具藏品。
明清黄杨木镶嵌图案,多装饰在桌案的牙板、牙头、高足琴桌的腿足及柜膛、柜门或柜盖上,也偶尔装饰在屏风上,镶嵌图案题材多以云雷纹、螭纹等为主。黄杨木的纹路隐而不现,且木色均匀,在镶嵌应用装饰上与木材相融谐调,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