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釉与宋辽黑釉区别?
宋、辽生产的黑釉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清代黑釉窑炉为倒焰式,系氧化焰。因此清代黑釉的色泽不如宋、辽黑釉深沉润泽。
宋、辽黑釉多具有乳浊性,故有“乌金釉”、“滴珠黑釉”、“堆脂”等描写釉面特征形象的赞语,有的釉面还具有结晶和析出多种颜色的特征。由于窑炉装烧技术和工艺不同,宋、辽黑釉釉面光洁,很少有鬃眼和露胎现象,釉面多光亮甚至玻璃光。清代黑釉由于制作工艺和窑炉结构的原因,有的黑釉有乳浊感,而多数的黑釉釉面光度差,釉面发涩,毛糙,棕眼密布,透亮性差,并有漏釉、黑釉滴和铁锈斑,黑釉的釉层也不能很深厚均匀。
宋、辽黑釉由于采用沥滨釉工艺,所以器底部没有釉,而清代黑釉底部大多施有的釉。宋、辽黑釉由于施釉工艺和技术不同,釉面基本不变形,器体和釉面协调。而清代黑釉由于施釉不均匀,釉层较薄,釉面凹凸不平,有的甚至上凸或有大块釉包,致使器物变形和器口内敛。
宋、辽黑釉和清代黑釉虽均为黑釉,但由于胎的烧结程度和致密度、釉的透光度等不同,在用光照耀下,前者显得厚重、深沉,后者较浅薄浮泛,用语形容就是前者沉稳,后者轻浮。由于胎质、釉质不同,宋、辽黑釉的敲击声较清脆、响亮,而清代黑釉的敲击声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