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溥心畲是不是臣溥?

谭周祥谭周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溥心畲,道光皇帝曾孙。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恭亲王奕訢之孙,幼时奉西太后诏入宗人府上学。溥心畲国画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亦有造诣,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号。溥心畲一生未做清朝的"臣",是现代人。

溥心畲(1896~1963年)

现代著名画家,初字仲衡,改字心畲。本名爱新觉罗·溥儒,满洲正红旗人,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帝赐名溥儒,号松巢,笔名心畲,斋室定 ether 凉,西山松巢,颐道斋等。原为清皇族、道光帝曾孙。初字仲衡,后改心畲。清亡后,以奉西太后诏入宗人府学为由,未剃发剪辫,成为满清后苑里最后的遗老,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我国近百年来第一个天才和全才”。善山水、竹石、花鸟、鞍马,亦擅书法,精于治印。作品风格古雅、用笔精确、气度潇洒、神韵悠长,对传承中国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溥心畲幼时饱受皇族教育,秉承传统文人画风格,并将儒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笔墨之中,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文人山水画家。他17岁时被光绪皇帝召进入宗人府读书,并赐予“奉宸苑行走”的官衔。溥仪宣布退位后,心畲以“有清遗民”自居,他不事生产,靠变卖家产度日,闭门读书,研习诗文书画。20世纪20年代,他化装偷出宫禁,先后游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发现民间艺术大有可观之处,画艺亦大进,名重于世,成为当时与张大千齐名的南北二大大画家,被誉为“南张北溥”。

张大千与溥心畲同为国画大师,二人不仅画风迥异,性情上也有着天壤之别。张大千为人洒脱豪放,热情开朗;溥心畲则孤傲、冷漠而清高。尽管性格上迥然相异,两位大师的内心却早有彼此认同。张大千曾言:“中国画坛三百年来第一人,第一是石涛,第二个就是溥心畲”。据何海霞回忆,在40年代初,张大千曾托杨孝倩请溥心畲为王光英母寿,绘《百鸽图》,当溥心畲问酬金若干时,杨孝倩答称:“大千原说给四百大洋,为溥先生贺寿之意”。溥氏听后甚为感动,欣然命笔,并在画中题道:“仿新罗山人百鸽图。大千先生属,西山逸士溥儒识。 1943年10月18日”。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在40年代初已彼此尊重。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千旅居海外,心畬一直未涉足国外。两位大师天各一方、再无相见。1970年,张大千病势沉重,特命女公子张心庆和夫人曾正容回大陆,将自己收藏的200余件字画赠予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就有他自己收藏的溥心畲手卷、立轴10余件。可见张大千不仅对其艺术极为推崇,而且在晚年还念念不忘与之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溥心畬曾多次在北京与张大千、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等举办画展,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台湾解放后,溥心畲应邀赴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任美术教授,定居台北。去世后葬于台北阳明山观音山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