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寿山石笔搁值钱吗?

冼格玉冼格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寿山石笔搁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明代的笔搁,石质印泥盒、纽大多有金石韵味和文人气息,笔搁有平圆、六棱、八棱等多种式样。清代的笔搁,石质有高山、月尾、善伯等,图案有山水人物等,制作用刀简略粗犷,造型庄重大方,神韵跃然石上。

笔搁是伴随着毛笔写字的需要而产生的。用毛笔书写时,因字幅宽广或腕力疲劳,须短暂搁笔,而这时最忌毛笔污损宣纸或砚台,故需要笔搁。

在文房用具中,笔搁的造型最富变化,一般作五岳、仙人、舟、桥及各式多层台几等,亦有作一山突兀、一船泊渚者,随形赋意,以通灵气。古代的笔搁是用玉、金、红木制成,清代中后期,寿山石在文房用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以寿山石制作笔搁也相当盛行。

清乾隆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曾仿古制设计了一款随形山形笔搁,时人呼之为“曼生样”,后来寿山石制作者多有仿制。

旧时读书人,喜欢把笔搁放在书桌上作为装饰物,以显示主人超脱俗世、孤高傲立的风格雅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