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末大清铜币有没有价值吗?
丁末大清铜币的真面目
对于丁末大清铜币的真面目,一直扑朔迷离。有人认为存世稀少,属罕见品,有人却称泛滥江湖,绝非稀罕之物。
其实,丁末大清铜币是非常常见的。打开任何一个古玩地摊,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实际上就是清代末期各省铸造的龙币的一种,从形制上看,它完全符合清代后期铜圆的标准风格。
清代晚期,由于外患内忧,国策疲软,大清王朝已经陷入了末世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一味仰赖武力以维持现状,不仅不重视更张改制,而且反对一切进步学说,甚至在政治上排斥异己,压制庶民,倒行逆施。从此,清朝走向完全的封建主义,社会逐渐封建化。
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机,加之清朝的腐败昏庸,统治集团内争不断,对外丧权辱国,结果,一个日益衰落的清王朝在历时长达二百余年的统治后,终于被民主主义革命洪流所淹没。
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放宽了矿禁,允许私人开采。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利用各国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增强我国国力,抵抗侵略。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则认为,中国本有的矿藏可以加以开采,无须过分依赖于外国。两派争执不下,最后在慈禧太后以退位为前提让步的情况下,维新派才勉强同意清政府先特许开采山西煤矿,然后再逐步放开私矿开采。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戊戌变法中止。之后,清政府又进一步放宽了矿禁,鼓励私人办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内一些较为繁华的地方开始出现一些以开采铜矿为生的人。他们自发组织和形成了一些采矿采铜的小手工业生产队伍。他们依靠自己的技术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开采铜矿,铸造铜钱,自给自足。
而这些私人开采的铜矿和铸造的铜钱,为晚清民国各省炉厂以及后世古钱商收集者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积累。丁末大清铜币即是其中之一。
丁末大清铜币的材质实际是大洋铜,其颜色杂黄,边缘有冰裂纹。丁末大清铜币面文实际为大清铜币,另有“户部”字样者更显珍贵。背面中央为蟠龙图,周围有“丁巳”、“光绪丁末”、“户部”、“汉铸”或“十文”等字样。
丁末大清铜币的铸造地实际上有二:一是江苏省,一是河南省。之所以有两地,是因为河南产的铜矿质优,纯度高,含氧低,导电性强。江苏省产的铜矿质量差,含氧高,导电性差。所以,江苏的大清铜币多含氧气,电铸纹明显;而河南的大清铜币多不含氧,铸纹不明显。
近代钱币之一。清代晚期,各省铸局除了铸造制钱以外,还随意铸造一些用途特殊的少见钱币。丁末年号的铜币便是这类少有的钱币。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于1907年(丁末)10月14日至1911年(宣统)3月17日间,在北京行使钱币发行权。在此期间铸行的铜币(币材有红铜和黄铜),统称“大清铜币”。面值有五十、二十二、十、五、二划分纪年有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及“丁未”。丁未年(1907)所铸行的大清铜币,正面中央印有“大清铜币”四字,上缘记载有“庚戌”(1900)年制,下缘铸币币值“当十文”,左右两侧为五色纹砖钉;币背面正中央为蟠龙图,周边环绕有“丁未”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