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纺织厂都有哪些人?
我爷爷是民国36年(1947)进入上海第一棉纺印染厂的,他是江苏南通人,当时家里很穷,刚满18岁,身高1米92。进厂后分配到染布车间,一进去就是学徒工,天天给师傅打下手,学各种工序,由于他勤奋好学,所以进步很快,大概一年左右就被提升为熟练工了,当时月薪是国币150元(当时的1元钱差不多可以买10斤猪肉!)。
那时候抗战刚刚结束,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百业待兴,物价飞涨,这个工资水平在上海算中等偏高。在工厂吃住都免费,住的是集体宿舍,每天三顿饭。伙食很好,每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水果。 后来新中国成立,厂里增加了大批苏联专家指导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由于技术先进,效率高,人力成本较低,所以产量和销量都上去了,职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到60年代中期,最高峰时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70多元(注意这是税后收入!)。 这些收入在当时属于相当高的收入水平,比一般公务员都要高。很多外来打工人员都想进来干活,但是必须是通过正当渠道的正式工,通过走后门和关系进来的“黑工人”还是很少数。
那时虽然生活富裕,但辛苦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而且环境差、有毒物质伤害大,很多工人都是干了几年就身患重病甚至短命而亡,我爷爷最后也因为长期接触氯气得了严重哮喘病,早早就退休回去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