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有棒嘴瓶吗?
无挡尊系陈设瓷,是雍正时期创烧。无挡尊是因其上下无嘴,无圈足,为一统到底而得名。其名由清宫档案而知。“无挡”一词,为满语“坞呢母”谐音而来,意为“没有”的意思。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为宫廷烧制“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大尊”或称“胭脂红彩地开光山水无挡尊”、“冬青釉地洋彩开光四季花卉无挡尊”或称“青釉镂空花纹西洋花卉无挡尊”、“珐琅彩暗八仙福寿纹无挡尊”。后两种在《清文件稿》中称之为“大高瓶”,均为雍正朝所烧。
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任景德镇御窑厂厂务官。为了表示政绩,他组织御窑工匠不断革新,竭尽才智烧制各种奇珍异器。据档案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曾两次烧造无挡尊。第一次烧造十二件,因“烧造不成,釉水不成”全部落选;第二次仅烧造一件,尺寸为高三尺一、二寸、口二寸。“无挡尊”造型敦厚浑圆、稳重大方,是雍正朝新创制的陈设瓷之杰作。
乾隆时期亦烧造不少的无挡尊。“乾隆款粉彩开光人物无挡尊”即为其中的一件代表器物。其器形、尺寸与雍正制品皆同。乾隆时期,除沿袭烧制无挡尊以外,尚烧制一种小的无挡尊。如:“胭脂红地开光花卉小无挡尊”、“墨彩地开光西洋人物小无挡尊”、“珐琅彩开光山水花鸟小无挡尊”等。
嘉庆、道光时期也有烧造,如“墨彩御制诗无挡尊”、“黄釉地开光粉彩花卉无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