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盖罐是干什么用的?

季春明季春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家提到“暖罐”,可能多半都是想到拿来取暖用的。其实,它是冬天做饭炒菜时用来盛装食用油的。

罐,在古代又称“盎”,《礼记·月令》有云:“(季秋之月)乃命宰邑,卒士大夫,完城郭,盖藏,补缝絺,谨关隘,备走探。”这其中“完城郭,盖藏”之“盖藏”,便是有贮存的含义。而到了清朝末年,受外国文化的冲击,开始有用金属制成的罐头盛装食物的,同时便出现了“罐头”一词。民间便有了用泥、瓦、瓷、石等材料来制作各种器皿用以贮藏食物的习俗,像缸、坛、盒、坛子、钵头(搪瓷杯)……种类繁多。而人们用这些器皿来贮藏食物的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在民国的北京,有一种常见的小百货店出售的“京罐”,它是一种圆柱体的坛子,口很小而肚子很大,外面一般都会贴上红纸。“京罐”有多种多样,有装油炸鬼(油条)的,有装饺子的,有装椒盐的,有装豆儿的……而现在,这种“京罐”已经很难见到了。还有一种是“锡罐”,这是一种带有盖子的小罐子,一般用于密封黄酒或炖甜品等。“锡罐”容易烫手,因而在盖与罐口结合处要贴一层胶布才能使用。现在能见到的老式“锡罐”已经很少了。

还有一种盖子是陶瓷的,它是盛装热菜(热汤或菜肴)的,其口径比碗小,但深,盖子里外围有弯曲螺旋式的附着力较强的细螺纹。使用时,将陶瓷盖对准碗口,稍稍按压,随即便可紧紧咬合。因为陶瓷盖易磨损,一般多用以短暂使用。

上述几种,可称为外撇式盖碗。还有一种“内撇盖碗”。即最上口沿内撇,类似今天一些食店饭馆用来盛放汤水或煮好的菜肴的(像“沙锅”一样)略带桶状的花碗。这种花碗一般多用于盛放肉类菜肴,不易散热而保持肉质鲜美,同时,在边沿还附有可供食时夹调料的夹子。“内撇式盖碗”使用起来相对较费事,因为要将汤或菜先倒入碗内,待要食用时,才用碗盖(不同于上述几种使用的逆规律)。

在旧社会,无论是“外撇式盖碗”,还是“内撇式盖碗”,多数都是民间私自制作,没有统一的样式,因而各家都有各家不同的高下之分,除了做工的精细与粗糙之别外,更多的则是实用性能的差异,像密封性能、坚硬度、光滑度……等等。同时,还有一种瓷质盖,因形似松菇,故也叫松菇盖。它上面有排列小孔,可用以通气,很像今天一些茶具所用的盖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