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5角钱硬币值钱吗?

羿淼羿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0年,国民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曾令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但当时印制技术有限,导致纸币的质量很差;而当时法币的发行量又很大,因此这些币值很低的纸币在流通时受到相当大的质疑,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很低。

于是有人想到用黄金或白银来替代纸币上的数字,这样不但可以保值还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因为纸币的发行量是无法控制的,而银子的数量是有限制的)。

于是各地开始大量冶炼银锭,然后将熔化后的银子打制成圆饼状,上面刻上“五元”、“一元”等字样并打上官印,以供交易时使用。这种银圆形状和现代的银币十分相似,只是重量有所差别。如1元银圆重26.7克,5角银圆重13.3克。由于使用方便,深受当时商家的欢迎,但这种银圆不是法定货币,不能兑换纸币,只能在私人之间交易使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四川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大力开发川黔滇边境的资源,以便为内战筹措经费。为了适应西南地区的特殊环境,1947年底,国民政府明文规定:在四川、西康、贵州、云南三省边区,实行银本位制。

同时,规定每枚银圆的价值等于300元人民币,与法币的比例为1:300,即1元银圆换300人民币,5角银圆则换150人民币。 虽然这种制度正式颁布于1947年,但其内容实际上是在模仿民国三十四年(1945)发行的“金圆券”。当年为了统一全国币制,削弱富商地主对货币市场的控制,禁止黄金、白银出口,从而引发了后来轰轰烈烈的“黄金风暴”。这次“银圆风暴”的结局同样是以失败告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