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作品是什么画?
林风眠,一级高级画师。现代派画家。名凤生,字风眠,以字行。广东梅县人。 1915年毕业于梅州中学;1923年,毕业于广东省港口师范学校;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毕业于国立故宫文物保存基金会让之出国考察;1933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35年,创办国立艺术学院;1948年,创办中国美术学院;1949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1952年,担任华南文化研究院美术研究院院长;1954年,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1957年,担任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华东总设计公司艺术总监;1979年,恢复广东美院名誉院长;1980年,广东画院成立;1981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2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1984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作者”称号;1988年5月6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91岁。
美术教育
1930年代初,林风眠从法国留学回国,即以革新学术、教育救国的使命感,投身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实践。此时,他已是闻名海外的新艺术运动开拓者,欧美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已成为他的思想武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毅然投身于艰苦卓绝的中国美术教育改造工作,先是在天津南开大学美术系任职,后于1938年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美术系教授兼主任。林风眠认为,中国人“尚力”而“乏美”,所以中国的文明虽历经沧桑而未有创造,是“一损俱损”的表现。要治疗中国文明的“病症”,必须要从教育入手,进行“精神”的改造,这就是他创办私立和平美术专科学校、坚持改革清华大学美术系的措施和方法。在他看来,美术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美术家“坚强的自信心”,教育学生“以美术为自己的最高目的”,为创造美好的新时代而奋斗。他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强调“美术教学必须充分观察研究学生的特质和情趣,要因人、因时、因地,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林风眠担任清华大学美术系主任时,与蔡畅、平杰三等创办“木木书画研究会”。1937年,该会在上海公开展览,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同年,林风眠在上海举办第二个个人画展,展出的30多幅作品,都是他在海外求学时创作的现代派作品。在展览前言中,他写道:“吾国古艺,代有奇材。美感和情操,素具深采。但近代为时甚短,未遑继承,自奋创造,亦鲜大成就。因袭太重,习俗视艺为小道。思想羁绊,感觉锢闭。故近世欧美艺事勃兴,瑰观万状,奋击摧陷,不可限遏制。余昔海外三年,新学初成,悲悦激感,发为涂鸦,求友以求正,所望海内外同好,时赐教正,无任感企。” 此次展览后,他将25件作品赠给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数十年后,这些作品再次展出时,评述者评价说:“其意境远哉遥遥,非空非灵,犹空犹灵,乃人皆谓之不可思议,非精至深,不能与语。”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风格,使他的画历来为国内外藏友所珍爱。上世纪70年代末,他的许多作品一度在海外拍卖,拍出高价。
国画家们在描绘古人生活情趣时,常画“文人四友”,即琴、棋、书、画。以表达古人对道德修养、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林风眠的艺术生活中,他最重要的“四友”就是“艺术、音乐、咖啡、烟斗”。而这“四友”,也构成他艺术创作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