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的翡翠观音不好吗?
“透光”其实是行内有共识的一种形容种水的情况,指在阳光下(或自然光下),用一面镜,反面照,能不能看清背面的头发丝。能,说明这块料子种老,通透;不能,说明这块料子种嫩,不通透。 然而,对于透与不透,行内也是有很多分歧的。 有的人认为,只有非常通透的石头才值钱,比如玻璃种、冰种,或者糯化种半透明状态。不透明的石头都不值钱,只有薄利。所以看到一些比较差的石头,会说:“这石头一点都不透!”“这石头像木头一样!”“这是豆底,很肉,但是一点也不透!” 这种观念是比较主流的。
另一种人则相反,他们觉得玉不一定非要透明才是好玉。有些带些油脂光泽的料子,带点雾、带点棉,反而更有韵味,更值得珍藏。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玻璃种、冰种的,太透的玉石,看上去很“干”,没有灵气。这种观念的人也不是少数。 以上两种看法都没有错,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说的而已。其实玉是千变万化的,有各种各样奇特的形态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的,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可以说明“这个样子的玉才是好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