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电风扇是什么样的?
夏天人们都喜欢电风扇,但你知道第一台电风扇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1924年,台北诞生了第一台电风扇。随后,在1925年,大陆第一个电风扇制造厂创立。但那个时候,电风扇还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那电风扇是怎样在大众当中普及的呢?
电风扇的发明是威斯汀豪斯在1882年创造的,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22年后的1904年,梅隆电厂将两台名为“air-screem”的电动吹风机和一台炉子一起展示给公众看,人们看到能以机械方式持续不断地向人们送入凉气,这使人们大为震惊,这种设备在当时是那么华丽、神秘,具有异国情调。从此,电风扇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迅速地替代了以前的所有机械冷却方法。但这种电风扇和后来的家用风扇并不是一种,而是为了冷却炉子而设计的。那之后过了42年,电风扇才开始逐渐家用化,但那时候电扇仍然很昂贵,一台落地扇的价格在150美元左右,大约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工薪的350至400倍,那时很多家庭都不会为电风扇掏腰包。
1924年的台北诞生了第一台电风扇,但那个时候电风扇还是稀罕物,价格昂贵,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也用不上的。直到1925年上海的惠中电机厂创办,她才把价格打了下来,每台只卖200多银元。那时一圆银元只能换0.7046英镑或7.046法国法郎,一台电风扇仅相当于当时一个家庭30天的伙食费。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扇产业飞速增长,从1930年的约1万台增长到1937年的15万台。但不幸的是,1937年发生的一件事竟成了电风扇产业在中国发展的转折点。
1937年8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轰炸上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时,还把该公司总事务所与修理车间一并炸毁,以致该公司当时陷入停产状态。上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既是上海最主要的公用事业企业,同时又是一家大规模的电扇制造商。日本轰炸上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电扇公司的后来者提供了教训,那就是在上海必须把零件工厂与办公室分离开来。从此,上海电扇公司开始了专业化生产,并且采取了分散危机的措施,把产量转移到青岛、香港、武汉等地。但这个转折点也使中国电扇产业的优势逐步丧失,因为国民党当局执行的是统一支配和垄断中国经济的所有政策,在这种政策下不可能容许不同行业间的资本融合。
在1948年底,全中国大约有400家生产电风扇的企业,但到了1949年共产党接管时,只剩下131家。这131家企业大多数集中在青岛、上海、西安、沈阳4个城市。此后,中国电扇工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到了1956年,全国形成了12家大型电扇厂,产品规格达600多种,但主要都是用铝扇框和塑料扇叶。那时一个电扇生产成本只有6.82英镑(约合61.51元人民币),1957年又降到4.50英镑(约合40.85元人民币)。
电风扇普及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电扇在我国的家庭中普及率为54%,到1986年更达到85%。电风扇价格那时十分低廉,甚至低于3.5英镑的“国际低价”。但时至今日,我国的电风扇产业仍然没能走进世界的前列,主要原因是品牌多而产销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