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仙丹木刻版书刻是谁?
“仙丹”,指中药丸剂。此药物多用蜜或糖稀为丸,故又称“蜜丸”“糖丸”。因服后如服仙丹一般,可令人身轻体健、长生不老,故名。 《药镜》云: “蜜丸甜润。能润肺滋肝,止血化痰,补脑明目。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泻痢腹痛,遗精白浊,盗汗消渴,妇人崩带。 ” “木刻版式”,即指木刻的图书排版。在近代,中国传统的印刷术分为活字印刷和木刻印刷两种;而“板式”一般是指用活字排印的书籍。这里的“木刻”与“版式”应该都是相对于活字印刷而言,指的是传统手工木刻印刷。
民国年间,许多文人雅士都热衷制作木刻图书流传后世。其中以郑振铎、陈寅恪、顾颉刚等为代表,他们多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这些学者们不仅收藏丰富,拥有众多的传世孤本,而且还亲自操刀,亲手印制自己的藏书。如著名的版本学家郑振铎曾自筹资金,聘请工人,于1948年在上海用自己的设备印制线装本的《古本戏曲集》。 除了学者外,有一些民间艺人也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优秀的木刻图书作品,汪衍科便是其中的代表。
汪衍科(约1907~),四川苍溪人。他从小热爱绘画,尤其擅长人物画。后因家中贫困,为了生计,15岁便到成都胜记书局做雕刻工,开始了他的木刻生涯。 在从事雕刻的同时,汪衍科并没有放弃自己学习上的追求。他在工作中勤加练习,刻苦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因为技术高超,他还被成都的各大书坊聘为封面设计人员。1933年后,他开始独立经营,并担任了成都美术协会会长。在此期间,他一边坚持创作,一边教授学员,培养后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离开成都前往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因肺病复发回到重庆住院治疗。这期间他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并完成了《延安风景画》《延安窑洞》等佳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成都继续从事美术创作,并参与了新成立的川西图书馆的建立工作。这个馆就是今天的四川大学图书馆。 汪衍科一生坚持木刻画创作,留下的优秀作品很多。《民国文艺》杂志中刊有他的多幅作品,其中包括《鲁迅小说漫画》《五猖会》《骆驼祥子》以及《白毛女》等。他创作的鲁迅作品系列,造型准确,神情生动,受到了鲁迅女儿周作人的高度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