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祥款铜墨盒价值多少?
长顺祥的墨盒,在当时的工艺水平来说,确实是精品了。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价值不是太高。 清乾隆朝时,文人有使用墨盒的风尚。《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写贾宝玉与林黛玉斗嘴,黛玉说:“你这该死的,竟拿我作耍高兴儿呢!”宝玉说:“怪道呢 我怎么忘了,你不喜欢的人,我偏疼他。”黛玉说:“我偏把你这坏东西拿到庙里去,让老道收一收你的魂儿去。”后来还是宝钗给解了围。可见当时上层文人是以用不用墨盒来作为区分身份和雅俗的标志之一。所以,一些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至今还保留着送墨盒的习俗。
不过,这种风尚在清中期已经渐渐淡化,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文人的普遍衰落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前有钱有闲的文人阶层没有了,而新的商业文学又没能兴起。但与此同时,文化用品行业却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商务印书馆成立后),所以,文具业者为了迎合文人雅士的心理,开始大量生产带有文人画、书法家印记的文房四宝和其他文具。这些作品虽然不具备太高的艺术价值,但却颇受消费者青睐。长顺祥生产的这类产品,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可以想象它的初始目的并不仅仅是收藏,而是主要用来礼品馈赠。我们在评价它时不能脱离这一特定时代和文化背景。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个性与自由的时代,一个礼品不再由商家一手包办的时代。人们更多地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心意,从前那种标准化的礼品正在逐渐被个性化礼品所代替。所以,过去那套按照身份等级划分礼品适用对象的习俗也逐渐被抛弃。长顺祥的产品如果出现在今天的话,可能并不会受到什么关注。但正如前所述,它在当时的确是引领风尚的东西。所以,我们评价一件文物时,应该尽量融入它产生的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