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头元开元通宝价值多少?
目前市场见到过的最奇怪的“元通宝”,正面有满文,背面无汉文! 这是1034年(宋仁宗景德元年)铸造的“元通宝”,面文为满文,背纹为契丹文。由当时辽国的东京道(今辽宁辽阳)铸币厂所出。是至今所见唯一一枚辽国造、满文的“元通宝”。 此枚辽金时期的“元宝”钱径约2.5厘米,重约6克。从形制上看,它与金代晚期至蒙古时期制造的“元宝”很相似,但金代的“元宝”都是铜铁混铸而成,而这一枚却是纯铜铸币。
从文字上看,这枚“元通宝”的满文“寶”字,与金代“宝”字的写法类似;“元通宝”的“元”字,则是由“上”、“下”两个“人”字组成,这种“工”字元的字形,在辽钱中比较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钱币除了正面的满文和背面的契丹文字外,四周还刻有汉字“崇宁重宝”四枚。这显然是在印钞的时候,因为误将“元通宝”当作“崇宁重宝”而做下的标记,由此可见此币的罕见程度。 中国古代的钱币制造工艺,到了宋朝时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所以,尽管这枚“元通宝”的年代距今年代久远,但是其表面的光泽如新,文字清晰,可以说是宋钱中的极品。 由于此枚“元通宝”的背纹较为特别,不是通常的方孔圆形,因此吸引了不少收藏者的眼光。不过,在一位收藏家提供的照片中,另外一枚同样背纹的铜钱却赫然在目——这是一枚清乾隆时铸造的“元寶”。可见,这位收藏家同时也是一名钱币的拓片收藏家。 虽然如今收藏界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古钱币属于宋代钱,但是像这样的辽代“元通宝”,在将来的市场中也必定会迎来上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