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价值高还是实寄封?
我这样回答可能不是很专业,但应该比较通俗易懂。 拿人民币与美元为例。 首先,两者都是“货币”,都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但是,它们作为“货币”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来源不同(法定发行)、主体不同(政府信用vs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不同等等,导致了它们的“含金量”——也就是真实含银量(邮票印制成本+邮路费用+工作人员工资 etc.——当然,这些费用跟发行量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的不同。这导致了在交换的过程中一种先天的不公平性。比如说同样面值的人民币和美元,由于“含金”量的不同,用100元人民币兑换得回来的东西,用100美元不一定能换得到;反过来也是一样,你用100美元能买到的东西,用100元人民币不一定买得到。这种不公平性虽然微乎其微,但在“市场机制”这一宏观调控的“无形之手”作用下会不断被放大,从而对经济整体运行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尽管二者都被称为“货币”,但是实际上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各有不同的。 这就像是一个家里的两个娃,虽然都是娃,但是老大跟老二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哦!虽然都是妈生的!
所以不能以发行量多少来判断某枚邮票是否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有朋友说,那该怎么判断呢? 这个嘛……就得看它是不是“稀缺资源”了。 为什么说稀有程度决定了邮票的价值? 因为“物以稀为贵”啊! 同样的道理,之所以纸币的发行量越大越不值钱,也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呗!
要判断一枚邮票是不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
第一是历史视角。 看看它在历史上的发行量是多少(虽然历史上和现在的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再看看市场上还有多少没有售出,这两个数据相除,差不多就是它的存世量了。
第二是相对视角。 即把它跟同时期的其它邮票做个比较,看它的发行量是多少,再看它的存世量有多少(可以认为它是那个时期所有邮票的存世量之和),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这枚邮票的“绝对数量”——也可以说是它可以流通的次数。如果这枚邮票既不是最早发行的也不是最晚发行的,那么,它的“绝对数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它已经不具备“天然”的稀缺属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