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币和铜币价值的区别?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外行,不过没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银、铜的价格历史(以人民币/克计价) 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左右,银价是一路走低的;而从2016年到现在,铜价则是跌跌不休的。再来看两个国际定价指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货铜价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白银价格 从图中可以看到,最近十几年以来,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时候出现过两次大幅下跌以外,铜价和白银价格一直都是稳步上涨的。尤其是铜价,几乎翻了一番还要多!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单从货币价值来讲,铜币和银币之间的价值差异应该与两者所含的贵金属量相关。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无论是古罗马时期的铸币还是近代的银元、铜钱,在铸造时都含有一定量的金属杂质(当时科技不发达,无法像现代这样提纯)。而且不同国家的货币,即使在同一个时代,所含的纯金属量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各国对货币的含银量或含铜量要求并不统一)。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硬币的实际金属含量,进而通过计算其绝对价值。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货币的价值形式来观察问题就会容易很多。因为货币的本质就是用来衡量和交换商品的媒介工具。所以不论这种媒介是纸币、银行存单还是硬币,其价值都应该等于它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
由于各朝代、各时期发行的货币,其购买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比较不同时期的钱值,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近似的方法来估算——假设每枚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我们就可把价值量较低的时期的钱换算成价值量较高的时期的钱。比如把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换成按照汇率算现在的多少钱,或把明末的制钱换成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元。经过简单的换算,就可以得出每个朝代、时期的钱币相对于今天的具体价值了。 用这个办法来进行换算,就不会受到诸如含金量高低、金属成本、发行量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上面所涉及到的货币价值都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会受个别因素的影响而有偏差 (´・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