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化石有价值么?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具体说下: 先说结论: 树叶化石的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年代是否久远(与树同衰的“树化石”比与树同荣的“树叶化石”价值要高很多);
第二个是保存的优劣(完整和无缺失的比有缺失的要价值高很多); 第三个是该植物在当时是否是高大茂盛的状态(如果是那么就是全株的树木或者称“古树”或“古木”的树叶更有价值)。当然如果兼而有之更好。
下面分开讲: 第一: 一般认为超过一亿年的化石没有多大科研价值(实际上确实如此,因为那已经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阶段了,化石反映的主要是当时的环境状况和生物演化规律,而巨大的地质变动在那个时候已经很少了。) 一亿年以前树叶的化石比较常见,如各种蕨类的叶子。当然也有其他植物的,但相对来说价值不高。
几千万年前的化石就相对较少见了,那时恐龙还未灭亡,地球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时期,这个时候树叶的化石以树为主,树上面长的树叶形状和现代的差不多,有些树上还会保留一些初龙的痕迹(也就是恐龙还没有灭绝的时候,树上的树叶和现在的树叶样子差不多,但是上面的刺还会保留一些初龙的样子)。这种树上的叶片称为藻类叶(因为上面生长着藻类),有的叶片还保留一定的颜色,看起来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似的。
这种叶片的化石比较多,且形态各异,比较好看,所以常常用作观赏石。不过这种化石其实研究价值也很有限,因为它不能告诉我们太多关于生物进化和环境的变化的信息。 第二: 化石的保存完不完美跟它被发现的难易程度有关,和它的价值无关(虽然完美的化石价值很高,但不完美的化石未必没价值,有时反而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如果一件化石完全不完整,那肯定没有什么科研价值(即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 这个比较难判断,对于古生物来说通常是这样的:越是晚期的物种越有大而饱满的形状,越往早期走的物种形状越小巧(这里的“期”是指某一种类的某个时期,比如某一种昆虫的一个早期形态)。但也有例外。所以这个很难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