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票的价值吗?
一枚小小的老邮票,虽然只是一张新纸头,但其间凝聚着深邃的历史文化、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广泛的情感认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更饱含着创作者的深厚情感。 邮史学家们将集邮者对邮票的认识过程划分为“收藏”与“鉴赏”两个阶段。前者侧重认识过程,后者看重审美体验,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既重视形式又关注内容,才能读懂老邮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底蕴。 1896年,邮政部门开始在天津发行以“大龙”为图案的邮票(图1),这是中国自制的第1枚邮票,也是中国邮政采用机械雕刻工艺印制的第1套邮票,共30多种面值。尽管这套邮票存在版式复杂、字体潦草等问题,但它却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精神意志。
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里,“大龙”邮票犹如振聋发聩的钟声,警醒国人振奋精神、发愤图强。它受到爱国人士的热烈追捧,甚至遭到侵华日军的野蛮毁弃。如今,保存完好的“大龙”早已成为珍罕之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用邮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这种需要,新中国邮政部门陆续印制发行了加盖改值邮票(即“老票”)、编号邮票、编组邮票等。这些新票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印制工艺也不断改进,但它们中绝大部分都未曾走出过国门,更没有像“大龙”那样在战乱时期遭遇坎坷。所以,它们的存世量都比较大,绝大多数都能买到,价格也比较便宜,一般几十元就能买一张。不过,其中一些优秀作品的收藏价值已经显现出来,如1957年发行的《泰山》(图2)小型张,由于设计新颖、色调淡雅,深受爱好者喜爱并得以珍藏。
当然,老邮票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还要看它在艺术史上的成就。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制的一些邮票,其艺术水平是值得称道的。
例如,1952年发行的《纪念列宁诞生九十周年》(图3)彩色邮票,画面生动地展现出了这位世纪伟人充满激情的精神风貌,设计师王树昌因此被赞誉为“人民艺术家”。再如,1981 年发行的《长城》(图4)特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运用浓墨重彩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长城全景图,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