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蓝釉的价值多少?
很高兴能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说到元代的瓷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青花瓷,其实,在元代还有一个重要的瓷器品种,那就是——蓝釉瓷。元青花的成就无疑是举世震惊的,但不少人忽视了元朝的另一种重要瓷器——蓝釉瓷。 元代的景德镇已能烧制出成熟、精美的青花瓷,然而,在元末明初时期,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蓝色釉料——蓝釉却先于青花出现在景德镇的窑炉之中。这种蓝色釉料的配方与唐代的铜蓝、宋元的翠蓝(靛蓝)不同,属于钴蓝,我们称之为“元蓝”或“元青花”。 元代蓝釉的种类和表现形式都比较丰富。有高温下烧成的釉下彩蓝釉,也有低温铅釉。在表现方式上,有的如同青花,在胎体上描绘纹饰后罩上一层蓝色釉;也有的先在白瓷上涂绘各种色料,再罩上一层透明釉。还有的不施彩色,仅在上端露出的极小部分无色的透明釉呈现出天蓝色,像天空一般清澈、纯净,被称为“淡蓝”。 而我们现在普遍见到的市场上流通的元蓝则是明代和清代后期大量生产的蓝釉瓷器的颜色成分逐渐发生的改变而形成的。因为从明代开始,人们习惯用锰来代替钴做呈色剂,明代及以后的蓝釉总是显得“灰蓝”。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元蓝有两种:一种是青花加蓝釉,另一种就是纯蓝釉。其中,青花加蓝釉元蓝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白胎上绘青花图案,然后罩一层深蓝色的透明釉;另一种是先在泥坯上涂抹一层含铁量较高的白色陶土作为护胎,然后用青花颜料在表面画花纹,最后施以浅蓝色透明釉。还有一种不用青花,直接用红、绿等色绘制纹饰,然后在纹上施以碧蓝色釉,也有少数把蓝釉直接施于白地之上。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元蓝釉瓷器,其来源大多分为两个,一个是墓葬出土,另一个就是从俄罗斯进口。 因为我国古代对陶瓷的密封性能要求不高,所以陶瓷很容易与外界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颜色变化严重。在墓葬中出现的古瓷往往由于长时间受腐蚀气体的影响,部分釉面已经脱落,颜色也变得黯淡无光。而一些从国外流进来的古瓷则由于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底部产生铁锈,表面出现水斑,影响美观。有些古瓷一旦失去光泽或者出现斑痕就立即被遗弃或被涂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市场上的元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