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里印了多少人民币?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币值统一的的人民币,取代了之前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从那时起到现在,人民币已经发行了3000多亿套(600多万亿元)。而在这3000多亿套人民币里,仅有不到一千亿人民币被收藏到国家博物馆永久展出。 那么,这些人民币都到哪里去了呢?
事实上,在货币执行流通职能的过程中,它会不断被磨损,因此需要不断地被加印出来。这其中,流通中现金的损耗率为5%至7%,每年约损失2.5吨——大约每3.5天就要消耗掉一套人民币(100元面额);而流通中的硬币损耗率约为3%,每年约损失近1.5吨。 除了自然磨损以外,人们对于钞票的处理也会让其变得“损失惨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亿美元钞票因被盗、贪污等流出国外,仅2012年就达144亿美元。
由于钞票是使用纸张制造的,因此还会受到老鼠、虫子或油烟等造成破坏。尽管有各种措施防止钞票被损坏,但不可避免会有少量钞票会受损。根据有关规定,凡票面残缺不超过五分之一,其图案、文字能够照原面貌复制出来的可以兑换新钞;如果票面残缺五分之一以上至三分之一,必须经过鉴定才能确定是否兑换。而对于已经不能辨认的原票,银行一律按原面额的百分之七十五收购,也就是相当于75元买100元的钞票。当然这个七十五折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假币盛行的情况,央行就曾下发通知,对伪造人民币的惩罚力度大大加强。其中规定,伪造人民币,总面额在二千五百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一百张以上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而买卖伪造的人民币,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情形的,可以判处死刑。 我国《刑法》还规定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境罪以及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等等。只要故意实施这些犯罪行为的,无论数额多少,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