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怎么看水头?
水头,行内俗称“水”或“水润”,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也是判定翡翠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头好的翡翠给人以清透明亮的感觉;反之则觉得灰暗、浑浊。影响水头的因素有很多,如色差、种差、瑕疵多寡等。今天主要说说怎么判断玉料的小水头和大水头。
一说到水头,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灯下观玉,在强光照射下观看玉料的水头情况(注:这里说的强光不是太阳的直射光)。这也是评估水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用强光手电筒照射翡翠,如果光线可以很顺畅地穿透整块玉石,说明这块玉的水头比较好;如果只可穿透一半左右的面积,那么说明这块玉的水头一般;而如果连光线都难以穿透,那这块玉的水头就不太理想了。 除了灯下观玉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法或者浸水法来观察玉料的水头长短。 所谓测量法就是将切出的薄片(1mm~3mm厚)用水泡一泡,用尺子测量一下浸泡在水中的高度,再计算一下体积,这样就能得出水分所占的重量比例。
不过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薄片剩余的废料,而且比较费时费力,不能直观地看出结果。 另外,有些商家会在玻璃板上铺上纸巾,然后压上一块重物,再用灯光照射,以此来模拟雨水滴落的效果,以此来检验成品的雨水感是否充足。
以上所说的都是鉴定水头的方法,当然还可以辅以其它方法综合判断。不过在鉴定时最好保持客观的态度,因为影响水头的因素有很多,并非只有颜色和透明度两个指标。且每个因素又可分为多个档次,所以并不能说透明度差的就一定不好,透明度高的就一定会好。
比如一块满绿的翡翠,如果种很老,结构致密,那么虽然透明度差,但完全可以达到水头好的效果;而一块白底青的翡翠,如果水头足,光线可穿过表面白色的部位,那岂不是变成“透光玉”了,其实这就是一种过度透明的假象。 所以大家在判断水头时不要过于死板,要学会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