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人民币价钱对照表吗?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同时停止法币和关金券的发行并限期收回。当时为了平稳市场,新币的发行采取“少量启动、逐步换产”的策略,首先发行了5亿元(当年发行的500万元银元券按7.5元兑换一个人民元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的纸币,这5亿中包括1亿元的有色金属券和4亿元的商品卷。 1949年1月,又发行了20亿元(即后来著名的“币制改革”前20亿元)的纸币。 这1949年的这两笔5亿和20亿的发行额,都是根据当时的财政支出情况估算而定的。 到1949年底,全国共发行人民币36亿元;1950年至1951年,因受国际形势与朝鲜战争的影响,人民币的发行量有所增加,分别发行了47亿元和59亿元,但总发行量仍然控制在76亿元以内。 以上是人民币的法定面额,实际上在流通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大小面额的人民币,其来源都是来自各票币的回收再印制而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物资都由国家掌控分配,物价稳定货币发放量也相对稳定。
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除了发行货币外,还先后两次进行利率调整,放松信贷配额,扩大融资渠道,使金融体系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