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2元什么时候不生产?
1 953年,由于物价飞涨,货币发行量增加,两块钱相当于是现在的一百元;当时发行了印有“完税”字样和编号的2元纸币,这种纸币只发了一部分,后来因为被农民用来上交农业税,所以没有继续发行下去。
2 908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发行1956年版贰圆券的通知》((56)财办字第74号),决定发行1956年版中国人民银行币。该版纸币印制工艺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主图案、行名等依然保留第二套人民币的风格。由于1956年是人民银行的成立时间,因此这一版本的人民币又被称作“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二周年”纪念钞。但由于其面值是2元人民币,又被称为“绿印2元”。 “绿印2元”在设计上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成就,如铁路飞机、火车头等图案分别象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拱形门与火炬象征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代表着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三座大山压着工农联盟,而工农联盟又是支撑国家的基石。 虽然“绿印2元”的图案设计很精美,但其发行和流通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1958年10月,随着人民公社化的推进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展开,中国进入了“大炼钢铁”“大办农机”的岁月。面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迅速掀起一个“以钢为纲”的群众运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8年12月发出《关于除四害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开展一场除四害的运动。
“四害”中本来没有老鼠,但因老鼠会咬坏粮食、传播疾病,所以从1958年开始,老鼠成为了“四害”之一并被大力打击。在这期间,“绿印2元”被大量回收兑换。 到了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了防范苏联袭击的可能,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核武器,从而导致了财政投入的急剧增长。为了支持核计划,财政部于1964年9月发布了《关于增加2元券和5元券面额的命令》((64)财办字第575号),决定增加这两种面额的纸币各500亿元,用于满足核计划的资金需求。随后,这两枚银圆从市场上消失。直到改革开放后,1980年和1981年才重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