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两银锭是多少人民币?
明代的银子,并非像《大明王朝1566〉里那样用元宝来计算的。在明朝初年,官方货币单位是“钱”,不是“两”也不是“斤”。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规定以“两”作为官方法定货币单位,但是民间交易仍以铜钱为主。因为铜钱的制造原料是粗铜,含铜量约为90%左右;而白银比较柔软,易于加工,成色较好,一般用于官府往来,或是大买卖。所以明政府设立了银库、炉房,统一铸币流通,并严格管制私人在市场上买卖白银。 到了嘉靖年间,由于边患及宫廷开支加大,军费、边饷成了财政最主要的开支项目。本来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赋税和盐铁专卖,但此时西北战事频繁,这些收入来源都因之减少。为了补充支出,朝廷开始卖官鬻爵,又由于当时民间金融不发达,因此大量的白银流入官场之中。
嘉靖皇帝本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曾经让太监去云南采办香烛,又为皇太后修盖寺庙,这些都直接增加了对银的需求。为了满足财政需求,朝廷除了卖官鬻爵之外,还大量举借国债,史称“弘治朝借债”。当时户部侍郎孙应奎上书朝廷,说国家岁入一千万,可是支出却达一亿之多(这多出的九千万,包括了外戚、宦官、宗室等的供给),入不敷出。为此他提出加派田租以充实国库,但遭到地主阶级官僚的联合抵制,没得到执行。
明世宗即位之初,曾下令各地清查隐漏田地,准备进一步加派田租,但是这次也遭拒行。世宗大怒之下,将反对的头面人物贬职或处分,这才令得增税方案得以部分实现。通过加征土地税与商税,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权膨胀后的财政需求。 于是自嘉靖末年始,白银的官价和市场价都开始上涨。到万历中期,一两白银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32元,五钱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5元。
至于你说这50两白银值多少钱,那要看是在什么时代兑换了。如果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因为当时物价水平较低,这5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3.2万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币大概3万元;但如果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因为这时的物价水平较高,50两白银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14万元人民币,比明代足足多了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