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民币为什么有收藏价值?
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工艺上来看,第二套人民币开始,我国纸币的印制工艺就进入了全自动化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印刷效率的提升,因为自动化的同时带来的是更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成本压缩。每一张新钞票的诞生都包含着众多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包括设计、排版、检验、制版、印刷等等上百道工序,而且必须保证每道工艺符合标准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这直接导致了在五十年代纸币的生产制造上存在着大量的工作量。而六十年代后虽然技术提升了,但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纸钞的印量大都没多少,再加上当时的外贸顺差较大,大量的人民币投放到国际市场,造成了国内人民手中人民币数量的上升,这一时期也是各个版本人民币发行交替的时期,各类券别的新旧钞票并行流通的现象较为明显,很多现在已经被收回作废的钞券在当时被大量印制,为以后的收藏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其次从发行量来看,第一、二套人民银行的发行量并不是很大,特别是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发行时间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纸张也不例外,因此发行量就更少,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量大概只有第三套人民币的1/500左右,而现在市场上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二手甚至三手以上的钞,全新挺版的更是难得一见,价值自然高。 而第四套人民币自从87年发行以来,由于没有面额限制,并且与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某些券别共同发行,使得其发行量相对较大,但是一些特殊品种如80版50元、80版20元以及90版20元、90版50元的发行量则非常少,而这些券别也正好是现在收藏市场上热度最高的品种之一。
再次从版本上看,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其收藏价值也有差异,一般情况下,首发冠号及编号的纸币其收藏价值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冠号作为该券别的第一张印制出来的钞票,其留存至今的数量无疑是最少的。以第五套人民币为例,50元和100元的大额币种只有一个冠号的纸币,而20元纸币有两个冠号,5元纸币则有四个冠号,由此可见大额币种的首发冠号数量显然要少于小面额的,也就是说如果收藏者能够收集齐全了同一种面值的所有冠号,那么这种面值的纸币就能算是收齐了,其升值空间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