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没有国徽?

上官晨媛上官晨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很好,很新颖。 我从两个角度来解答这个题目吧 一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另一个是从现实因素的考虑 第一个历史上来说,我国的人民币是沿袭自民国时期的法币的。

在民国时期,纸币上印的是什么? 国民党政府的纸币,正面都是孙中山先生侧面像,上面有中华民国和国父纪念堂图章,背面是总理遗训和年号。 那为何今天的钞票上不印国父像呢? 因为1949年共产党胜利的时候,带出来了大批的国民党和他的政府的官员和工作人员,其中就包括印制局的工匠(这帮人后来到了台湾继续给蒋家王朝印钱)。他们带来了当时所有印钞的设备,当然也带着所有的印钞模板。

中共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获得了苏联的帮助。而苏联最大的支持就是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工业上的援建项目,同时还有金融方面的帮助——贷款,提供低息贷款,购买国债等等。

但是苏共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在边境贸易中获取对自己重要的战略物资,于是他们提供了不少价值很高的工业设备,但是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法生产出等价的其他产品,属于“一锤子买卖”。 为了还钱,苏联一方面让东北的工厂加班加点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想出了新的方法——印发大量的钞票。用钞票换取中国边境的货物(主要是军火)。这种以钞换货的方式使得苏联能够不必依靠出口产品就能获得自己急需的战略资源,而中国则获得了发展经济所必须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算是各取所需了。

不过这样的做法有一致的弊端,那就是钞票多了,购买力下降了,而货物少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苏联大量进口的基础之上。一旦苏联停止了进口,那么国内这些用钞票换来的商品就再也买不回来了——因为生产线已经停掉了。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刚经过解放初期的大生产运动和三大改造,生产力还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虽然表面上物价稳定,美元坚挺,但实际上百姓生活还是过得去,而政府也拥有一定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重要战略物资。

所以当时无论是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都在大肆发行钞票,而发行量巨大的钞票自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但是苏联的钞票却不会在中国市场流通(其实也没有流通的必要),如果印钞规模过大导致本国货币贬值,那对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绝对是重大打击。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苏联方面和中国政府达成了协议,用货物和苏币置换人民币,用人民币置换各种工业设备。

既然有了货物的交换,自然不需要再印刷更多的钞票了。 就这样,因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机缘,本来应该成为国家象征的国父像被永久地挡在了人民币的背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