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延寿何家书法家?
我家在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南部的一个村,村里有个祠堂,叫“廷晖堂”,是清末民初建的。 听爷爷说,小时候村里还有一口古井,用石头砌成,上面盖着石板,里面有很多乌龟和蛇。我小的时候这口井还依然存在;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这口井就被填平了。
这个祠堂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搞一场庙会,我们当地管这叫“游神”(现在国家规定不允许祭祀神灵),大概的内容就是村里的人穿着古装,一群一群的抬着神像到处逛,每个组都有一个领队,戴着古装戏里的官帽,手里拿着书写着那个组名字的牌子,跟在神像后面,一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每次游神的时候,我都会被妈妈带着去凑热闹。但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穿着古装的“古人”,不仅说话时用的普通话,而且吃的粮食也是大米白面,喝的饮料都是矿泉水、红牛等等现代的东西。感觉他们完全脱离了古代社会。
有一次我又跟着妈妈去看游神,当看到一组写着“文卫”牌子的队伍时,我向妈妈询问这个卫生委员会是什么时候设立的机构时,母亲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不是‘文卫’,这是‘文学’和‘医务’两个部门的组合。‘文’指的是文化、教育这一块,‘医’说的就是医疗的事啦。”
当我再仔细看那些“古人”的穿着时,发现他们的服饰上印着“某某高校校庆90周年纪念”的字样。当时我们国家规定高校建校年限不超过50年,所以肯定是假大学。不过,这所假的大学竟然比我大30岁!
当时我才6岁,只在上小学一年级,所以没学什么文化,但从小就能背《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的启蒙读物。于是我就问妈妈:“为什么他们穿的这么时髦,还要我们拜呢?” 妈妈说:“他们是假的,但神是真的喔。” 后来我长大了些,上了初中高中,才慢慢知道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的家乡在历史上属于楚地,秦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置桂阳郡,以后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县。唐朝南诏国时期设洪州,洪武元年(1368年)设汝城司,正统元年(1436年)封献王。
明朝初年,朝廷从江西迁来一批移民来到这一带定居,当时这里有座古城墙,里面住着几户人家,他们都是从江西临川县搬迁来的。因为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不易耕种,所以生活一直很艰苦。 因为是移民过来的,为表忠诚,所以他们把老家临川的“临水”改名为“陵水”,表示“陵水”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后来人们在这里建了一座“陵王府”,每年都举行盛大的庙会纪念这位“王爷”。
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起陵王的故事:说是这位陵王很喜欢读书人,有一次他路过一个书店,进去后看到一本书很感兴趣,但是身上带的银两不够,于是就借书回去看,半个月后再来付钱。可是等到半月后他去还钱并续借这本书时,店主却告诉他,先前借书的并不是陵王,而是一个化缘的和尚。
听了这个故事,我便觉得我的祖先真的是贤德之士。 但到了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当地军阀胡谦修为了修建机场,强征民夫,毁林开荒,致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