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翡翠是什么石?
这应该是我们珠宝行业里面的行业秘密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玉石行业的“水”很深,从市场上随处可见的“C货”“B+C货”“镀膜”等字样就能看出一些门道来。 那这些字样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又会对我们的翡翠手镯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来说这些字样的出现意味着这些镯子是经过人工处理的,而人工处理的意思就是把质量不好的翡翠通过高温高压等方式替换或补充其中杂质的颜色和种质,让原本质量差的翡翠能达到较好的种水和颜色,提升其价值和美观度。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以下这几种: C货处理:把劣质翡翠经过染色处理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色宝石”。 B+C货处理:先给劣质翡翠染色,然后充填改性剂(如透明硅胶),让其更加通透水润,也称灌胶、注胶。 镀膜处理:在劣质翡翠表面镀上一层薄膜,使其更明亮,有质感。
那以上几种方式对玉镯的影响都是怎么样的呢? C货处理是最常见的方式来处理低品位的翡翠,它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化学染色方法使整块原材料的颜色均匀染上去,当然这种染色方法上色的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材料的质地颜色进行细部调整,这样才能达到完美上色。因此通过C货处理的玉器,一般都不会露出明显的染色剂,整体效果会比较自然。如图1中的蓝绿色部分就是经过C货处理的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经过C货处理的饰品都会呈现出这样完美的视觉效果,比如图2中左边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天然黄翡,其颜色分布并不对称且与青黄色底色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就相当没档次。 而经过C货处理后,黄色部分就变成鲜艳明亮的淡黄色,与底色分明,看起来是不是就干净清爽多啦~
当然C货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改变翡翠原有的结构,不能将差材质变为好材质,只能尽力将本来品质不错的材料做出更好看的造型和颜色。所以用C货手法处理过的物件都是有迹可循的,认真观察的话总能找到破绽。
B+C货则是先用胶水填充进翡翠的内部空隙处,然后再进行染色,这样染上的色就会牢固地镶嵌在翡翠的缝隙里,不容易掉色。因为先填充再染色的方式会让颜色更深得更贴合,效果比直接染色要强很多。不过这种方式也会留下痕迹,需要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完成,因此工序是比较繁复的。
最后一步是抛光,抛光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光亮,同时也是为了去掉表面可能留下的染料或其他瑕疵。 所以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首饰,一般都是比较耐看的,即使时间久了颜色有些淡去,也不会很难看,如图3所示。 如果不仔细鉴别,这样的物品看上去跟天然无二的真品几乎没有差别,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