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刀是多少人民币?
9块钱,对于现在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大环境来看,九块真的是少得可怜。 但放在1980年至2003年之间的中国,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收入只有几十元到几百元的时代,9元钱可以买很多的东西了——在北方许多地方,一斤面粉的价格也才一元钱左右;南方的广州、深圳,两斤大米也不过一元钱;而肉蛋类的物价就更低了,在北京买半斤猪肉不过几角钱,而在上海,一斤鸡蛋大概只要四五毛钱。
对那时的人来说,九块钱真的不算少了,足够一家三口一天的生活费(包括零食)。 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游戏和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也没有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等等新式玩意儿,大人上班不忙的时候,会带着小孩子去公园玩,或者逛逛花鸟市场、菜市场。 而小孩子们有自己的娱乐活动,或是爬树,掏鸟窝,捉迷藏,或是在路边堆个小土丘,挖个坑,自娱自乐一下午。
那是一个虽然贫穷但快乐的时代啊! —————————————————- 我第一次出远门,是跟着学校去的北京。那个时候北京还没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去北京游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跟团坐大巴,二是火车硬卧。我选择的是后者。 那年我刚上初中,从江西一个小县城到北京旅游,除了惊叹于北京的繁华,还惦记着天安门是不是真的有毛主席像。
当时条件有限,没钱住旅店,我在天安门广场附近找了一个很破旧的小平房,和房东谈好价格后,便和同行的小伙伴一起挤在一个狭小又潮湿的房间。 那天夜晚,我们几个孩子一边吃着自带的咸菜,一边欣赏着天安门广场的灯会,聊着天南地北的故事。不知不觉中竟睡意盎然……
凌晨一点钟,我被冻醒了。因为我的枕头和被子都是随身携带的,很轻薄,根本不御寒。周围其他人的情况也和我差不都,有的人裹着军大衣,有的人抱着棉被,还有的人直接穿着单薄的秋衣秋裤就睡了,谁也没和谁计较。 早上醒来,天已经亮了。屋外阳光明媚,我们纷纷起床梳洗,准备开始另一天的旅程。 那一天,我见到了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吃了北京烤鸭,看了老舍先生写的《茶馆》,深感幸运。 这一天,我花了七十五元钱,现在想起来,那几乎是爸爸半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真是奢侈呀。但现在如果让我花这么多钱,去享受一天的服务,我还是愿意的。因为那时的服务确实很不错,让你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离开北京之前,我去逛了王府井,给小伙伴买了漂亮的发卡,给自己买了两个笔记本和一个铅笔盒。那些东西至今我还在使用,只不过有些褪色了,有些有了磨损,但依旧保存完好。 回到家里,我将钱交给妈妈时,她并没有责备我乱花钱,只是说:“你真该省下些钱,将来上了大学,可是要交学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