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的书法家是谁?
关于“四大书法家”的说法,来源自于当代文艺评论家康殷撰写的《书法源流》(1962 年由文物出版社初版)。 该书第二章《中国书法艺术欣赏》第三节《流派的分庭抗礼》之四“四大家”中说 “东汉时,碑刻盛行,产生了隶书;魏、晋时有‘行书’、‘草书’;到了唐,欧、虞、褚、薛诸人又复兴了‘八分’。……就影响而论,则首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次为颜真卿柳公权等。我们通常以 ‘王颜柳赵’四大书法家概之。他们四人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高成就……” 这里没有提到赵孟頫。按赵孟頫在书法史上地位之高仅次于王羲之,其楷书造诣堪称历代第一——他开创的“赵孟頫体”至今仍风靡不衰。
但康著出版后不久便受到非议。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认为“康殷所说的‘四大家’实际上不能代表各时代的最高水平”(《读书》(1983年7月号))。后来,钱锺书也在书信中谈到“康殷的《书法源流》‘四大家’说,我看了觉得极无道理”……(参见《钱锺书选编古代散文·序》) 于是,“四大家”说便受到了质疑,“新四大家”“五大书法家”等说法也陆续出现。
不过,这种种说法都未能彻底压过“四大家”说,后者仍在广泛流传并影响着今天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