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黄岩书法家有几个?
黄岩,这个地名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浙东地区,与“黄”字有关的地名很多——绍兴有上虞、新昌,台州有温岭、玉环、天台,丽水有缙云、遂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体——“黃”。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地名出现在其他地方,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或误解,以为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地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例如,有人看到“天台县”,会以为它是“天堂的县”;有人看到“永嘉县”,会以为它是“永和县的简称”;甚至有人会误认为“三门县”就是“三门湾附近的县城”……类似的误会还有很多,不过,这都算是方言误会的范畴了。(注1) 言归正传。说到黄岩,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它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其实它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关于这一点,萧国松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浙江地图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黄岩的位置大致是在腰腹部偏下一点的地方。
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浙东重要的文化重镇。在宋元时期,就有“江浙元明八家”之称。明清之际,台州府城的“文风之盛”更是享誉浙东,被并称为“宁海章台,天台石梁”(《乾隆仙居县志》)。时至今日,虽然文风大不如前,但“书卷气”犹存。走在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卖字画或者修钟表之类的店铺。
作为浙东地区一个传统的文化之乡,历史上,这儿出过不少书画名家——元代有黄公望、吴澄,明代有朱邦彦、朱瞻基,清代有厉鹗、严杰、王又曾……尤其是厉鹗,身为清代翰林院编修,其诗歌成就最高,著有《苕溪渔隐丛话》等;而严杰的书法,取法魏晋,融贯各家,在晚清时影响很大。 进入民国以后,这儿又出了两位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刘自耕。前者以行书著称,后者以草书闻名,二人并称“黄州双剑”。至今,这儿仍保留着他们的故居。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么多书法家,怎么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确实如此。尽管人才辈出,但大都兼通多种书体,并没有出现一个专精一体而独领风骚的大家。这是由当地人的书写习惯决定的——这里的字,大多用于日常书写。大家写的字都很“实用”,很少去写“艺术作品”。换句话说,在这儿很难出现像欧阳询、王羲之那样的“艺术大师”。当然,沙孟海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