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郭什么宽?

穆小童穆小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郭什么宽”,是“郭慕宽”! 这位朋友大概将“慕宽”的字号误认为是名字了。 “慕字宽”的正确读法应该是“Mook Way”(音“慕窝”)。

这里有个小插曲,“穆宽”这个名字是启功先生给他起的号,而他自己取的名字叫“穆宛”。原因是他家乡有个湖叫“宛湖”,所以起这个名字。但是他进京后住在朝阳门外的大杂院里,每天买菜、做饭、洗涮,特别忙,便给自己起了个号的“慕字宽”,因为“慕字”和“木字”同音,“惠字”和“贵字”都带“木”,而“湾”字在北方话里读音近于“弯”。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本名”与“别名”的意思。 下图是他写的《多宝塔碑》临幕本之一,结体严谨,笔法扎实,可见其基本功有多硬。

当然,他的楷书主要是学欧阳询、赵孟俯一路的,上图是他在1972年写的《多宝塔碑》,下图是他在40多年后写的《玄秘塔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再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位朋友将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中的“雨”字左边最后一笔给弄没了……其实这个字写“点”就行了。 这算是一点小毛病吧。不过,这么标准的唐楷,不挑剔还真找不出来别的错呀!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中国书法史上,能称得上“书圣”的只有一人——王羲之;而被称为“书仙”的只有两人,分别是颜真卿和赵孟俯。

而这位朋友提到的“郭什么宽”,他的楷书之所以好,主要是因为他是“科班出身”,师傅是梁书杰先生,又得欧阳中石先生指点,又赶上好时候,被选入中国书协,成为了专业书法家。

但是,他的行书却是另一风格,如下图,这是他和赵朴初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合影,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此时,他应该已经形成了自己行书的特色。你可以对比一下他年轻时写的《多宝塔碑》,那可是标准的唐楷哦! 为什么我要说这些呢?因为,能够从唐楷入门并坚守到老的书法家并不多,尤其是能在唐楷与行草之间自由转换的书法家更是少之又少。能做到这两点的,在当代书坛可以说是“顶尖”的存在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