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镜吾是书法家吗?
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袁振宇在《章太炎与汤国梨》中谈到,“章太炎在杭州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之一)时,主修中国史学,副修词章之学,词章之学包括古文、古诗和书法。” 可见章太炎的书法是有师承的!他的老师就是晚清著名学者寿镜吾。
寿镜吾,字伯荫,号醒斋,浙江绍兴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嘉庆十六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父亲则是一介举人,任过陕西周至县令。虽说是县令这样的官职,但古时周至隶属于长安府(今西安),因此家境还是比较殷实。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熏陶下,寿镜吾从小就爱好文学,尤其擅长作古文。另外,他也喜欢搜集古籍,家中藏书丰富。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章太炎随母亲到诸暨檀石村(今属浙江省诸暨市)拜见师傅徐树兰。这次见面,徐树兰给章太炎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文辞雅洁”。而让章太炎对寿镜吾印象深刻的则是寿先生的一手好字,“遒劲有力而又洒脱不拘,颇得二王神韵。” 后来,因为母亲的家乡就在绍兴,所以章太炎去那里的频次就比较高了。每次去,他都要向寿镜吾请益,寿镜吾也时常给予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指点。
除了学习古书古文之外,年轻的章太炎还从寿镜吾那里学习了小楷书。对于章太炎来说,这既是意外也是必然。
首先,章太炎从小就有视近视的毛病,到晚年的时候更是严重。他看书大多时候都是低着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字体越来越小。
其次,章太炎自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式方法让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就在于20岁前打好根基,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之后再想扭转就很困难了。 当章太炎来到杭州求学历程的最后一年时,他的字体已经小到了极致——“所作文章,皆极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