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香岩,又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同治元年(1862年)任山西巡抚;十年任两广总督;十七年任湖广总督。光绪十一年(1885年)调任两江总督;十六年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
在主政期间,他主张兴办洋务,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一批军事工业和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众多民用企业,并大力提倡新学,创办了南洋公学等近代教育机构和译书馆、电报局等企业,还大力兴办图书馆、博物院、学堂、医院以及路矿、园林诸事业,使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最具活力的新兴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兴名臣第一”。他的书法宗北朝碑刻,楷书端庄凝重,被后世称之为“北碑大家”。其代表作有《劝学篇》、《三帖》(即《张之洞手书四件》)等。这些作品现多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国家级重要文博机构之中。 张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主持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的筹建工作,并创办了武汉大学前身——湖北文普通中学堂。
赵朴初先生评价他说:“清末名臣,中兴名将,文化巨子,学术宗师,一代完人”,这大概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最佳概括吧!
王逢原(1848-1927),字朗斋,亦作亮斋,号鹤庐老人。清光绪五年生河北献县人。自幼随父习书法,后拜清代名儒何绍基为师,得其真传.王逢原擅长行书,尤精楷书。其笔法以赵孟頫为主,融合颜、柳之长,用笔方圆皆备。结体端严大方,墨色温润,风格典雅,清新脱俗,既有传统功夫,又有创新意识,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王逢原对书法的悟性极高,加之勤奋刻苦,三十余岁即已成为当地书法名家,曾先后多次代表地方参加省内外书法活动,并在报刊发表大量书法作品及论著。民国十五年(1926年)出版有《中国书法大辞典》一书。该书共收录作者论著十余篇,评述历代名家近二百位及其代表作二千余件.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研究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王逢原一生注重艺术实践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书法理论的研究,他曾著有《书法辨微》、《书法津筏》等十余种有关书法的理论著作,其中不少著作对书法创作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奠定了其在当代书法界的地位
刘春霖 (1872—1949),字伯温,直隶顺天府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中国最后一位状元,被誉为“大清朝龙飞六十年唯一的一个真状元”。 刘春霖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善做骈俪之文。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 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祭酒、顺天乡试副考官、商部候补主事、军机章京、清史馆协校官等职。 刘春霖的书法取法汉魏碑刻,以正楷见长,所作整饬肃穆,体正笔圆,刚劲方直,平正稳健,一丝不苟,颇得晋人风度,给人以庄重稳健、清秀飘逸之感。
于右任(1879~1964),汉族,安徽泾县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诗人、书画家。原名伯循,字诱人,由引伸为“引人学习”之意。别署游侠儿、太平樵客。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抗日胜利后从事政治活动,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高级官员、行政院长、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 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上溯汉魏,下法晋唐,能融会古今,自成一家。草书尤为精彩,自成一格,行笔流畅自如,纵横挥洒,痛快淋漓,气魄雄健,于自然随意中见功力。其行书如行云流水,苍浑隽永;隶书则结体方正严谨而线条圆韧有力。他善于汲取古人书法的精华处为己用,从而形成了自己雄健遒劲、洒脱自在的艺术风貌。